《绍兴文理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眼中的温医大交流生活

摘要:我眼中的温医大交流生活   【编者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选派优秀的医学生外出进行校际交流学习,是学院加强内涵建设,推进学院卓越教育工程,拓宽学生视野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校与温州医科大学的校际交流工作不断发展,校级之间的合作不断深化,促进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增强了责任感、自信心。

在繁忙充实中拒绝平庸

摘要:在繁忙充实中拒绝平庸   一年的时光飞快如梭,匆匆忙忙,就像今秋降温速度一般,转眼间,大学生活已过半。大一的时候,很荣幸能够获得温州医科大学交换生的名额,让我在大二的一学年里收获了一些不同的经历。   一年前的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踏上前往温医的访学之旅,一年后的我拥着丰富的收获再次回到亲爱的母校。这一年的访学使我无论是在学习的态度上,还是在看待事物的角度上都有很大的改变与提高。下面,我想在生活,学习及思想变化等几个方面的感悟对我此次的温医之旅做一个回顾与总结。   初到温医,作为半个新生进入一个全新的陌生环境,的确有很大的挑战。宿舍里不再是熟透了的室友,班级不再像原来一样具有归属感,课表不再像往年一样由系统自动更新。这些难题使我大二的生活变得充实有趣。全新的环境让我结识了许多优秀,有内涵的同学,拓展了我的交际圈,也使我学着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尽管如此,问题还是会找上门来,由于温医与文理的授课计划有很大的偏差,因此大二一整个学年的课程需要我们自己做好对比,调整与确认,刚开学的那几天真的让我们忙到怀疑人生,许多繁杂的事情堆在一起使得我们的课程计划书并未达到文理的要求,差的3个学分需等到大三重新修过。   所幸,温医的许多小福利让我们得到了欣慰,寝室门口的两条小吃街加上挨着教学楼的三个大食堂,菜品丰富,既美味又便宜,即使到了饭点也不会人挤人。节假日不仅送月饼,粽子还有校车接送到站。这一年,我们幸运的碰上温医60周年校庆,有机会了解到了温医的成长。值得一夸的还有温医的欧式建筑,校园的绿化风景,还有路边三步一桌椅,教室门口的公共学习桌椅,教室空调设计人性化,这都让我们在炎热的夏天也能远离寝室出门学习。这些温暖的小小福利让我们感受到温医硬件设施的完善。   在交换期间,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是这边的学习氛围。作为一名医学生学业繁重是不可避免的,学校提供了许多舒适的学习环境,我们可以在教学楼、图书馆、寝室图书馆、学习走廊以及随处可见的空桌椅上学习。温医的学霸让我见识到了医学生的日常可以有多拼。图书馆,自习教室,通宵教室的位置基本要靠抢。大学校园里还可以见到那么多人早上六七点在教室门口大声朗读背诵课本。体育成绩也并不是过了及格了就可以,能拿到加分项绝不放过。同时使我见识了许多非常厉害的的大学教授,感受他们不同的教学方法,像参与教科书编书的病生老师上课幽默风趣,内容一语中的。负责各大学校交换生疑难杂症,细心回答我们每一个问题的教务处吕志刚老师。在交换结束时为我们举办了2018-2019交换生结业典礼并颁发毕业证书。此外,校园里还有温州的一个小景点,人体科普馆,为我们学习提供了更具象化的帮助,促使温医学子勤奋努力的不仅仅是学习氛围,还有学校的一些软件措施。学校周边的打印店,二手书屋里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学习资料,还有学姐学长们经营的一些微信公众号里的各种学习考试资料,考验经验等等都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关于温医的一些课程设置与文理有许多不同,大部分分课程设有线上视频观看,讨论发帖,小测试以及作业笔记。体育成绩还包括运动世界校园(一个在校园定点跑步APP)的60公里打卡。这些有关于学习方面的种种,使得我对学习的态度有了质的改变,平时的刻苦学习不仅只为奖学金,更是为了将来考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的时光转瞬即逝,但整个学年都过的十分充实,在交流学习的一整年里,我们满载硕果,受益匪浅。我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在任何一个学校,平庸的大学生是相似的,而不平庸的大学生各有各的辉煌,如果我们不能满足于平庸,就应以更好的方式开始新一天,=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在每个上午醒来。因而当我再回到文理也需时刻敲响心中的警钟。谨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能仅局限于一个大学。人总要向前走,那么不如勇攀高峰,勇往直前。(临床医学171班 陈文耀)

我眼里的温医大交流生活

摘要:我眼里的温医大交流生活   在大二这一年,我去了温医交换。在这一年内,我的感想很多,收获也很多。在考虑是否去温医的时候,我纠结了很久,去温医就是去一个全新的环境,重新适应一个校园,但最终想去温医感受学习氛围的想法驱使我做出了这个选择。   在刚到温医的时候,我感到很茫然。两边课程安排不一样,所有的课都得自己选择。两边的培养方案我都细细研读了一遍,纠结该选择整体认证还是单科认证,而且初来乍到,没有认识的老师和同学,对校园也很不熟悉,也后悔过为什么要做出这个选择。但过了一段时间后,我觉得温医给我的感觉还是不错的,这个选择也没有做错。   首先是学习上,温医临床五年本科的课程设置比较宽松,因为温医采取“3+2”的模式,而且还会在假期提前上一些内容,所以每学期的课都不是很多,课余时间比较充足,自主学习时间会比较多一些,而且温医同学给我的感受是学习热情度高,在各种学习场所都有不少人在学习。温医的部分硬件设施比较好,每一层的阶梯教室外面基本都会有桌椅,方便同学们学习或者学习之余休息一下吃点心,在路边的长椅也很多,甚至在车库边上也有,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在冬天的早晨,天很冷,但是车库边上的桌子都坐满了人,大家一边吹着冷风,一边背书。还有教学楼之间的走廊被改建成了学习长廊,方便大家背书学习,每次路过都能听到背书的声音,感觉回到了高中早自习。还有教室基本上都安装了空调,在盛夏学习就比较舒服,图书馆也是很好的去处,我记得四、六级考试那一天,因为教学区需要做考场,我在开馆时间之前去排队,图书馆门口的人可以绕门口的大转盘一周,轮到我进馆的时候,内外馆从一楼到七楼全部满人,只剩电子阅览室还有零星几个位置,没有座位的同学很多都去了附近的温大图书馆,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食堂学习。这对我的触动还是非常大的,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氛围特别能带动人,在这种氛围中不学习就会被他们远远地甩在身后。其次是温医的学习资料很多,在宿舍区和小吃街的打印店里都是各种练习册,有人卫配套版的,也有温医老师自己出的习题册。历届的学长学姐还会整理一些真题和笔记放在公众号上,供温医学子学习复习时候使用,在公众号上还有考研成功上岸的学长学姐的经验总结,借鉴的意义和价值都比较大。总而言之,温医的学习氛围很浓郁,学习带动性特别好,我感觉我在这一年里学习习惯和热情方面都改进了不少,算是在温医最大的收获。   然后是在生活上,温医的讲座和文理的不一样,不是特别要去每个班级强制多少人出席,讲座一般是校级的,会在公众号上定点开放抢票系统,我尝试了两次抢票,每次都没有抢到。而且今年正好赶上温医六十周年校庆,所以学校邀请了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来分享,还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和大型文艺汇演。   如果再让我做一次选择,我觉得我还是会选择去,温医让我见识到了很多,也改变了我很多,我对未来的规划也更加清晰。(临床医学171班 吴少锐)

用心,学习其实可以很美

摘要:用心,学习其实可以很美   大二一年,非常幸运地在温州医科大学读书,现在回想,真的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如果用一个词描述我的感受那一定是“用心“二字。   学生,最重要的还是学习。第一天上课,大班教学的形式令我感到很惊奇。检验专业四个班一起上课,从前听讲座才会看到的偌大的教室,感觉一下子就有了人气。大家大多都挺直腰板,跟着老师的节奏,回应老师的互动。有一个同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总是坐在前面,只要我看多媒体的时候看到她,不论是什么课,她都认真做笔记,始终如一。记得高中老师说过,上课时间大家都是一样的,能拉开差距的就是课余时间了。不过,作为医学生的我们,课程比较多,听课效率就很重要了。还有一次毛概课的老师让我们分小组围绕不同的主题进行汇报。我所在的17医检1班,有一个小组精心设计了那次汇报,有音乐,有现场伴舞,有三句半小品,还有激情澎湃的讲话,赢得了大家的掌声。仅仅是一次作业就这么认真对待,我真的看到了她们的用心。   过去的一年,我重新体会到团结、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班委开会讨论参加班级评选的展示节目,自发组织一次次的排练、彩排;对于心理班会大赛的评比也是尽心尽力,由初赛到复赛,大家献计献策,认真表演,毫不吝啬展示自我;踏青游玩,大家游戏娱乐,无话不说。我真正体会到大学生集体合作的欢乐和力量。可能大一的我不是班委,也没有很积极,所以没有这种班集体共同合作的回忆,我承认那感觉真的很棒!   我还认识到参加社团是可以丰富生活,增长知识的,对于任何一个人都适用。比如针灸社团,几乎每周末会邀请老师授课,介绍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有时还有实践活动:寻百草、按摩、刮痧、测量血压,技能提升个人技能又能造福他人。达到考核要求甚至可以抵选修课学分!再如户外拓展协会可带你走出宿舍,去参加素质拓展,去公园踏青,去爬山烧烤,在大自然中体会活泼的生活。之前的我更多的是作为观众,体会社团中表演的社员的激情和快乐,当然还有羡慕。   因为我加入了检生学院的新闻中心,对于学院的一些新闻比较关心和熟悉,我觉得有几个活动项目非常棒。比如“检生青年说“,会组织一个主讲人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和讨论,主讲人大多是老师,主题也许是五四精神,也许是人生选择,也许是留学经历;让人受益匪浅;再比如”研途联盟“,是采访各个专业考研成功的学姐学长,记录他们的心得体会或个人经验。总是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感受到他们的过人之处。   还有温医的二手书屋,温医的流动餐车,温医的中秋月饼,想想就很温暖。   用心,真的可以有所收获,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对于我,交换生的一年是很珍贵的财富,不过也有遗憾,我没有在很重要的大二学年加入实验室,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积极地加入实验室,学习科研技术。还有一个很虚但是我的真心话,课后及时归纳复习!(医学检验技术171班 左淇)

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摘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秋风渐凉,漫步校园时风中飘来的桂花香隐隐约约,好像掉进了桂花蜜中,不经意甜入心间。想起了小时候与家中兄弟姐妹抢着吃的桂花糕,也想起了一年前在温州的那个相似的秋季,同样的桂花香。   做选择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尤其是面对已知和未知的选择,因为我们总是对未知充满恐惧。当大一下学期得知我们学校与温州医科大学有交流项目的时候,我怀着侥幸心理报了名,没有抱特别大的希望。因为总觉得,对于决定学医的我们来说,省内的医科类学校大家向往的除了浙大便应该是温医了,如此的机会大家应该会争相报名,而比我优秀的人很多。可是出乎意料的,名单里有我。当负责交流事宜的陈老师打电话跟我确认是否真的决定要去的时候,我犹豫了。那天下午我站在财贞楼的门口踱步,打电话给爸妈,联系正在温医交流的学长问了很多问题,反复纠结,最终决定要去。给陈老师打完电话后我松了一口气。我想没有什么选择是能保证百分之百有利于自己的,而我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让自己不要后悔。   去报到的那天天气很好,阳光照耀下的建筑显得特别好看。其实温医并不是特别大,比起隔壁的温州大学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但因为它的建筑从门口到最后面的科研实验楼是呈长条形直直的往后,而宿舍和食堂在距离校门一条马路的对面,所以每天吃饭上课到晚上回寝室,来来回回,也能轻轻松松日行万步。而要说起在温医学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凡事靠自己。因为是交流生,所以我们需要修的课程要根据本校培养计划来,自然而然地课表就需要自己排。同时温医的课程几乎都有线上课程,所以我们要找老师手动把我们添加入课程,一个教研室一个教研室地跑,所幸老师们都很和善,学习才终于踏上正轨。而说起学习,在温医的一年我被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带动着,不敢轻易停下。从学校到学生,都让我感到震惊。学校虽不大却五脏俱全。有很早就听说的“小白宫”图书馆,图书馆的外面,学校的河边、车库、以及教学楼内都有学习角可以供大家学习,学校尽全力为大家提供了学校的环境,而同学们也将他们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周末时无论早晚,总有许多人坐在学习角背书背英语,无声的催促着你快些到达图书馆进入学习。温医同学的上课热情也十分吓人。因为他们是大班上课,每次上课都有150多个人一起上课,所以大家都会提前占位。有一次8点钟上课,我7点多到教室时,教室前三排的座位上就都满满当当放好了书占位。于是以后的所有课我要不前一天便占好位置,要不便早早到教室“捡漏”。还记得有一次期末月四、六级考试,因为教学楼都用作了考场,只剩图书馆内馆可以学习。那天我7点多到了图书馆,十分顺利进入了图书馆,而到了八点半左右,图书馆门外排队进内馆的人已经围着喷泉花坛快一圈,如此场景更提醒我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经典道理,暗自庆幸。   在那边学习以后才发现,自己在医学院有多“富有”。其实比起温医,我们医学院学生在教学资源这一方面享受的相对来说更多一些,无论是局解课的大体老师分配还是学生科研。可在相对较丰富的教学资源下,却是与之无法匹配的热情度。在温医,听讲座是需要在团委公众号上抢票的。全校这么多人,就只有600多个名额,我们需要提前蹲点抢票。在错过第一次心仪的讲座后,吸取教训成功抢到了2019诺贝尔奖得主Michael Rosbash教授的讲座。我从来没想过我可以见到获得诺贝尔奖的真人。那天提前45min我就到了旭光厅,本以为可以选一个绝佳视角,没想到厅里已坐满了人。我只得领了一个小板凳坐在过道上。而我们学校的讲座需要每个班强制人数,有些甚至报了名也会偷跑,没有好好珍惜资源,一对比实在惭愧,引人反思。   说完学习,温医在生活上为学生做的也实实在在做到了心里。我有幸的遇上了温医六十周年校庆,学校发了定制的纪念徽章,正遇中秋,也安排上了定制的纪念月饼。除了中秋节的月饼,还有端午节的粽子和咸鸭蛋。而学校寒暑假安排的到温州南站的校车着实让我十分欣喜,免去了公交车的拥挤。在温州南,从校车上走下来的那一刻真觉得自己是个体面人。   不知不觉一年的交流生活悄然结束。比起遇到的困难,我想我得到的远大于失去的。就像最开始决定到温医交流时所想的,尽管发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我没有丝毫后悔。如果重来,也是一样的答案。在这一年中,在学校创造的环境下,每个同学面对学习的态度,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都让我难忘。就像电影《哪吒》中说的,我命由我不由天,而我确确实实在温医感受到了。大家都有明确的态度,明确的目标,明确了自己要什么,剩下的就只有行动。在这一年里,我结交了许多朋友,也在他们的带动下、在整个学校氛围的影响下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将学习融进生活。   终了。2018年7月5号,我坐在温州医科大学的校车上,车从学校大门外围一直开到最后的科研实验楼,然后转向离开。一下子记忆如泉涌,我不会忘记希波克拉底桥边朗朗的读书声,不会忘记同济楼二楼学习园地11点钟依旧不灭的灯,更不会忘记通宵教室里一个个疲惫却坚挺的身影…… 我最终收回了目光,也更加坚定了前方的路。   (临床医学174班 徐稼青)

绍兴文理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8108次访问,全刊已有7244601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