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崇尚学术 汇聚精英

摘要:崇尚学术 汇聚精英——纪念办学110周年学术活动月   编者按:为纪念办学110周年,营造尊重学术、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学校在本月举办学术月活动。本版专题介绍校内召开的有影响力的学术论坛,聚焦身边的优秀教师,宣传报道教学科研等工作中的新成果和新业绩。

冯长根畅谈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

摘要:【风则江大讲堂】冯长根畅谈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   9月23日下午,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工程技术院院士冯长根教授做客风则江大讲堂,作题为《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的讲座。校长王建力主持讲座。冯长根认为,学术成功必须首先夯实基础,科研工作切不可抱有求成心切的急躁情绪,他结合自身经验,详细讲解了支撑成功科研生涯的四个结构性要素,即导师、时间、文献、表达自己。(张芳 诸葛晨阳)

胡铭畅谈新时代司法改革

摘要:胡铭畅谈新时代司法改革   10月16日,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铭教授做客风则江大讲堂,作题为《新时代司法改革的若干热点问题》的讲座。胡铭围绕“新时代司法改革若干热点问题”,结合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详细地分析了新时代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从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案件繁简分流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智慧法院与阳光司法建设、腐败追诉体系与监察委改革等方面详细讲述了我国司法改革的最新动向。(张文敏 寿阳洋 傅娜英)

过常宝畅谈浙东唐诗的独特意韵

摘要:过常宝畅谈浙东唐诗的独特意韵   10月24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十佳教师过常宝教授做客风则江大讲堂,作题为《浙东唐诗的独特意韵》的学术讲座。过常宝认为古代诗人对浙东山水情有独钟,并详细从浙东的山水和传说,开拓了中国的美学境界;唐人的浙东诗,是对东晋士人美学的继承和发扬;浙东唐诗,具有秀美、浪漫和灵动的风格特征三方面阐述了浙东美学三特征。(石彬淏 袁德荣)

我校举办第二届“岩石力学与工程地质绍兴国际论坛”

摘要:我校举办第二届“岩石力学与工程地质绍兴国际论坛”   10月19日,我校成功举办第二届“岩石力学与工程地质绍兴国际论坛”。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副市长顾涛,校长王建力,国际地质工程联合会主席、东北大学副校长冯夏庭,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主席Rafig AZZAM等国内外知名岩石力学与工程地质专家共百余人出席论坛开幕式。学校伍法权教授和杜时贵教授担任论坛主席。   本届论坛以“工程地质与岩石力学中的新技术(New Technologies in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Rock Me-chanics)”为主题,旨在促进岩石力学与工程地质新理论和新技术在我国乃至世界重大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加强相关创新技术在我国基础工程建设中的推广。共邀请了国内专家7人、国外专家9人做主题报告和特邀报告,其中包括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际地质工程联合会、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国际土工合成材料学会、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主席(副主席),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等。   论坛为期两天,共有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希腊、日本、韩国、印度、阿根廷、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百余位国内外岩石力学和工程地质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及科技工作者参会,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取得了丰硕成果。论坛还探讨地质工程勘察行业的技术发展状况,并发出了《关于推进地质工程勘察行业技术革新的倡议书》。   从2017年起,学校每两年举办一次“岩石力学与工程地质绍兴国际论坛”(Shaoxing International Forum on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Geol-ogy),通过该系列论坛逐渐建立起一个可持续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方刘基)

我校承办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

摘要:我校承办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   10月12日—13日,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在我市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办,绍兴市心理学会、我校教师教育学院承办,《浙江学刊》编辑部、《苏州大学学报》编辑部、《教育生物学杂志》编辑部、《中国心理学前沿》编辑部协办。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深圳大学李红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与心理学史专委会主任、南京师范大学郭永玉教授,理论心理与心理学史专委会主任高峰强教授,我校副校长柳国庆教授和教师教育学院负责人等出席开幕式。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认知科学时代的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行动与关照”,旨在展现当代理论心理与心理学史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学界同仁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会议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全国各地5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100多名心理学、哲学、认知神经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浙江大学倪梁康教授、深圳大学李红教授、浙江大学沈模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刘晓力教授、浙江大学李恒威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罗劲教授以及广州大学郭斯萍教授分别从心理学、哲学、认知神经科学等不同学科角度作专题报告。   会议期间进行了18场专题报告,参会代表报告了近期研究成果,分别从心理机能、良心研究、本体论阐述、新行为主义影响、心灵对话、心智预测等多个角度开展了热烈研讨。

吕国钢:妙笔丹青绘人生

摘要:【文理学人】吕国钢:妙笔丹青绘人生   一幅3米×6米的大型画卷上,林林总总描绘了59个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人物,参差多态、蔚为壮观。本地布商、外国客商、身穿华服的曼妙模特,神态各异,烘托出了一个繁华、开放的现代江南布市。刚走进吕国钢的画室,一眼便被大型国画《丝路新语》震撼。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大型中国画作《丝路新语》由吕国钢历时两年创作完成,画作承载了古代丝绸之路曾经的鼎盛与辉煌,凸显新时代续写丝绸之路辉煌的新气象、新气派、新魅力。“这幅国画就是要从正面表现出中国作为世界经济新引擎的巨大推动力,通过对轻纺城各色人物的描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布满全球的盛况。”吕国钢介绍。 和我们印象中不一样的中国人物画   吕国钢的画以人物居多。他的画很独特,和我们印象中传统的中国人物画不太一样,明明用的是中国画的笔墨,画出来的人却一个个都很写实,头发、眼睛、眉毛、皱纹,各种人物细节逼真到你第一眼见他的画,就会不自觉地被画中人深深吸引。   这种独特的画面呈现源于经年累月的思考。吕国钢致力于当代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其中,如何将西方绘画的写实造型与中国画的笔墨语言相结合,是他一直以来承继画坛前辈探索的课题。“造型本身,有可信度、解读性和时代性的,在时代性上我们要加强写实人物画的一种表现。”吕国钢从学习当代浙派人物画入手,比较南北人物画派的特点和异同,在艰苦的历练中深深体会到中国画笔墨的奥妙,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艺术观和笔墨观,从传统的艺术门类中汲取养分,融会贯通于自己的绘画艺术之中,力求曲径通幽,厚积薄发。   近年来,吕国钢的作品屡屡参加全省、全国各项大展,如作品《清夏》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小镇姑娘》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我们》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和建军八十五周年全军美展等等,一幅幅作品、一个个奖项也奠定了他在绍兴美术界的位置。 一匹名副其实的千里马   和所有专业自兴趣始的人一样,生长在曹娥江畔的吕国钢从小热爱画画。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家庭条件并不允许他在绘画上进行过多的展开。而对于求知欲旺盛的少年来说,贫穷并不能成为压抑兴趣的理由,偶得的小人书成为了他的珍宝,得到一本便无休无止地临摹,尤其像岳飞一般的英雄人物,至今仍在吕国钢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1992年吕国钢考入绍兴师专(绍兴文理学院前称)政教系,上学时只要没课,他便跑到偏门直街写生,一画就是一两天。底层老百姓的面孔、曾经热闹的市集,都留在了他的画里。而随着时间的流转、技艺的精进,吕国钢在艺术上的天赋和水准也逐渐被更多人发现,1995年他毕业时正值学校创建美术学院,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时任校长陈祖楠做出了一个大胆而眼光独到的决定,从本校培养的学生中选取一名留校任教。经过选拔,吕国钢全票通过,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千里马。“他对我们国家传统的国画有比较深入的理解。所以这几年他的画屡屡入选全省、全军、全国的美展。作为学习传统艺术的人来讲,我认为吕国钢有一些中国传统文人的气质。”陈祖楠说。 传承是最好的报答   吕国钢未曾辜负伯乐和恩师们的栽培,不仅作品屡屡获奖、在业内广受认可,身负教学任务的他,对待学生们从来都是言传身教、倾囊相授,就如恩师们从前教他那般。而这,可以说是最好的感恩。   因为中国画写生和临摹没有固定的教室,吕国钢将自己画室的一半空间腾了出来,提供给学生作画。他常常让学生观摩他创作,他认为这样直观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每周一、三、五晚他会辅导学生速写,给他们“加菜”。虽然上课时学生们叫苦连天,但毕业后,在工作和创作上他们都十分感激吕国钢当年的栽培,不少学生作品还入选了全国、全省美展。   “在我们大三的时候学写意人物课程,当时我一股脑儿给吕老师看了很多我的作品,他给了我一个很大的鼓励,他说我是一个可塑之才,因为这一句话我坚定地选他做我的导师。”2017届美术教育专业周晓慧同学说,在她眼里吕国钢对学生的教育是严谨、细致、扎实的。 孤独的创作是一件快乐的事   教书不易,一学期三百余节课,严重挤压了吕国钢白天的创作时间,可培养学生不是儿戏,只能把创作留到晚上。他经常通宵,画到凌晨,实在困了,就在地板上躺一会儿,把画室当成了自己的家。同事们常常评价吕国钢,“是一个真正喜欢画画的人”。   对于每一个创作者来说,创作的过程都是孤独而痛苦的。一幅幅令人拍手赞绝的作品,无一不是在孤独中苦索而生。然而吕国钢却说,他享受夜晚孤独的创作,夜里十点到凌晨两点,这段时间灵感毕现,创作的画几乎没有不满意的。想要把学生教好,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用他的话说,这更像是动物之间的“反刍”,“能教好美术的,一定是自己画得好的。”吕国钢说。   在和吕国钢交流时,我们真正感觉到他对于绘画艺术的热爱,并非简单地局限于对版式结构、绘画技巧的驾驭和理解,而是对绘画所孕育的文化、道德、精神以及人生感悟的一种极尽的追求。就像吕国钢的艺术追求那般,在继承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兼采西方之长,他自己便是他画中人最好的代言。 国画《丝路新语》

绍兴文理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8105次访问,全刊已有7244545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