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浙东运河与阮社

摘要: (上接第7版)管道时,搞基建的同学告诉我曾挖到大量陶器碎片,说明很早就有人类在此定居。阮社拆迁时,笔者在工地的挖土堆中捡到过几片春秋战国时期的原始青瓷、印纹陶碎片。可能越国时期,此地已有零星聚落。南宋时期运河塘上已经建起了阮社桥,这是从运河进入阮社的门户。唐代建有阮社教寺。宋 湛法师“与莹行人于阮社同建无量寿佛殿,专修净业,坐不背西。久之常见三圣相,一夕面西诵经。正坐作印而化。”阮社教寺元时毁于战火,后并入柯桥融光寺。相传融光寺的四大金刚就搬自阮社。阮社有地名山门头、百罗泾可以大概想象当时阮社教寺的规模。阮社最重要的历史建筑当属古纤道。嘉泰《会稽志》载:“运道塘,在县西北一十里。《唐地理志》云:元和十年观察使孟简筑。”这应是古纤道的前身,但是当时的运道塘和现在的古纤道肯定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元和时期的运道塘主体是泥塘,到了明弘治中,知县李良重修,以石,古纤道才形成今天的初步模样。阮社桥以东有一段用条石垒砌,石头表面粗矿,呈团状,可能是明代原物,其他地方在八九十年代维修后多为平面石板,破坏了原来的风格。这种表面粗矿,呈团状的条石铺法在 湖中的避塘处也可见到。古人造纤道是给纤夫走的,这种未经打磨,原始粗矿的石头更能增加摩擦力,也能降低造价成本。希望作为中国大运河的一部分的古纤道应该保留此特色,千万别在以后的维修中,好心办坏事。笔者儿时,阮社段古纤道上都是这样坑坑洼洼的石头,晚上去运河边抓鱼,如果没有手电筒,很容易摔跤。九三年维修后,很多地方被旧石板代替,古纤道的韵味自然就少了很多。  二、阮社的酒坊与古纤道的关系     1.恒丰酒坊与纤道桥     阮社是著名的酒乡,兴盛于清中期,至民国时期黄酒产量雄踞绍兴三大酒乡之首,北销京津,南至福广,以上海为窗口,甚至远销台湾、东南亚。阮社江头的高长兴与德国人做生意,黄酒经销远至欧洲。阮社人做的多是外地批发生意,过去黄酒基本靠水运,浙东运河则是外运的门户所在,因此阮社人对于官塘的修筑特别支持。至今流传着一些酒坊老板修路造桥的故事。从太平桥至板桥段古纤道就是由阮社酒坊老板章文镇、章彩彰带头重修。《纤道桥碑记》上说“自太平桥至板桥所有塘路以及玉、宝带桥,计二百八十一洞。光绪九年八月,乡绅士章文镇、章彩彰重修,匠人毛文珍,周大宝修。”从太平桥始,阮社人依次称为十八洞头、一洞头、一百洞头(112孔)、余渚桥、二百洞头(149孔)。笔者十年前曾步行数过桥孔,算上余渚桥一孔,在古纤道上则正好是281洞。按《纤道桥碑记》顺序,则一百洞头应是玉带桥,二百洞头当称为宝带桥。两桥平桥孔外侧,每隔一段多刻有修造者的名字。阮社有毛氏,从外地避难阮社,后改入阮社茅氏,匠人毛文珍或许也是阮社人。  《纤道桥碑记》所载章文镇、章彩彰为兄弟二人,自幼丧父,少年丧母,后以酿酒发家,《山阴阮社章氏宗谱》皆有传记。  章文镇是家中长子,还有二个不成年的弟弟,母亲离世时才二十岁。因为家贫,曾割下自己屁股上的肉为母亲做药引,其孝感天。章彩彰16岁开始到宁波恒丰酒肆习业四年,学得本领,回家后与人合作重新恢复恒丰号酒坊,并被公推主持酒肆。后由其兄文镇在阮社主持酿造,他负责对外经营,兄弟同心,逐渐扩大酒坊规模,以致小康。章文镇、章彩彰祖居位于阮社东江,那一带原有很多大台门,原先都是酒作坊,解放初期不少房屋为绍兴卫校、绍兴师专所征用。  复旦大学首席教授章培恒先生就是章文镇的直系后代,其家世代酿酒,民国时期作坊迁至苏州,章培恒先生在苏州出生,幼时跟随祖母生活在阮社,他的名字是绍兴华舍的书法家周庸村所取。章先生幼时体弱且调皮,初中以前成绩并不好,高一时还两门功课挂红灯,记大过二次。后考入复旦大学,才发奋读书,成为一代大家。  2.善元泰与阮社桥     阮社桥建成于南宋嘉泰以前。清末阮社章氏十八世彩彰公有重修记录。而最近一次重修当在民国晚期,阮社善元泰酒坊主人荣生店王主持。荣生店王一生行善,修路造桥办龙局,在阮社口碑不错,是我小学同桌的祖父。据同桌所言,她爷爷做了一辈子的好事,临死前唯有一件事情耿耿于怀,好心办了坏事,反招人抱怨。解放前夕,荣生店王重修阮社桥后,特意请人在桥栏上凿了四只狮子,狮子落成,颇为自豪。可惜这狮子凿好,桥是美观了,但是苦了背纤人。纤夫背纤,每过此桥,纤绳总被狮子挽住,修造者反遭纤夫唾骂。荣生店王得知后,不得不再请回工人,将栏板、狮子拆除。今古纤道上的石桥皆无护栏板,原因皆因此。将来维修,如果有了好事者不谙此设计原理,则会因此改变古纤道的历史特色。古纤道上的桥都是没有桥栏杆的,该简单的地方还是得简单。  善元泰与章东明酒坊都出自兆良公之后,酿酒始于章兆良。兆良公很长寿,在乾隆时期创立酒坊,一直活到了咸丰朝,阮社前庙的其中一根石柱上有咸丰时期兆良捐助的落款。善元泰是章兆良第三个儿子后人开创的,章东明是兆良的长子,他们这一代兄弟同心,共同经营酒坊。善元泰酒坊位于阮社狗弄堂南面,是从一户没落的官家子弟买入,原是司马第台门。弄堂北边的台门是他们的祖居。后因场地不够,租用洋少爷家在百罗泾的场地做酒。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普查时,在家中隔墙里被抄出七十多坛陈年花雕酒,成了如今绍兴最古老的黄酒,那张著名的“坊单”就是在这里发现的。坊单中说:  浙江绍兴自马、汤二先贤续大禹未竟之功,建堤、塘、堰、坝,壅海水在三江大闸之外,导青田鉴湖于五湖三经之内,用斯水而酿黄酒,世称独步,实赖水利之功。近今酒税,绍兴独重,比较别处,数逾五倍。有避重税之酿商,迁酿坊于苏,属仿造绍酒,充盈于市。质式与绍酿无异,惟饮后常渴,由于水利非宜。更有唯利是图之售商,售仿绍则利重,售绍酿则利轻,每使陶、李之雅士,有难购真货之势……民国戊辰年(1928)正月本坊章鸿记主人谨述。  阮社拆迁时,同桌又在家里找出一张善元泰酒坊单:  砌(本坊)章荣生,创设浙绍阮社,专造花雕绍酒,精制玫瑰药烧,始业于兹,二百余年,世界传名,亿千万里。得天地之精华,成秘传之制造,所以中外群称,官商共赏也。盖镜水发源会稽山,波芬口馥,金 运来之糯米,粒大性粘,取之于湖心,既清又冽。春之于 手,极熟且精,冬蒸是,春社生香,天神地,供献得偕乎鼎俎,嘉宾上客,酬酢可用于坫。无如绍地酒税重加,商大困,于是贪利之徒,纷迁苏地,仿造绍,不顾祖宗之世业,意图射利,自甘国货之摧残。水地不相宜,饮后必渴,目珠之淆混,为害实多,不得已,以定力而支持,允孚众望。某在斯,夫谁敢欺罔。有美必彰,坐花醉月,助太白之诗才;骑马乘船,快贺监之雅兴。冠阮社名以辨别,使本坊酒格外显扬,小引一张,包藏(土墨)口,字纸请莫抛弃,荣生二字,传播人心。醇醪赐顾,尚祈垂鉴焉。   民国壬申年(1932)正月 日阮社章荣生酒坊谨启。         发行所开设上海抛球场善元泰绍酒栈     善元泰与章东明酒坊同为章兆良之后,酿酒始于兆良公,当在乾隆时期。兆良长子东明、三子渭山,善元泰为渭山之后。东明公时酒业未分家,兄弟三人,同心经营。渭山生三子,长子早逝,二子文鸿,民国戊辰年坊单落款的章鸿记,便由文鸿创立,渭山公这一支则发展成为后来的善元泰。善元泰于1875年进驻上海,店铺位于河南路432号。台湾著名诗人纪弦,晚年的乡愁以上海为最,魂牵梦绕的想去上海的三家百年老酒店看看,其中一家就是善元泰,可惜自从四八年离开大陆后,他再也没有机会喝到善元泰的酒了,善元泰的作坊遗址也随着阮社的拆迁,进入了历史。  3.章东明酒坊与信、信桥     阮社绍兴第四人民医院的院址是在章东明酒坊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酒坊北临铁路、104国道。民国时期杭甬铁路、公路修建后截断了章东明酒坊与浙东运河的连接。此后酒坊通过运作从省政府拿到特批,在酒坊北面的铁路及公路上重新建设涵桥。这在当时,没有相当的实力与人脉关系无异于天方夜谭,但是章东明酒坊却偏偏做到了。如今这个特批开挖的铁路桥、公路桥早已因为铁路抬高,公路扩建已不存在,但通向古纤道的石拱桥却还在那里。此桥无名,作为本村人也叫不上名字,我姑且称它为信桥。桥东侧朝长池曾有石碑一块,上刻“祀神处”三字。四院在阮社时,桥西南有小饭店,后四院搬至柯桥,饭店就关门了。纤道将长池和运河分开。这条新挖的小河经长池通向章东明酒坊,酒坊东边开有后门,当时黄酒就是从此运出去。门外新挖的,村里人称信(新),因为这里是章东明信记酒坊,因此笔者以为信 比新 更贴切。底建有机谷厂,是酒坊的配套设施,采办从外面采购大米回来就直接运到机谷厂,舂米后再送入作坊内,这样可以减少稻谷搬运的麻烦。  章东明酒坊是阮社最大的酒作坊,早在1840年,五口通商时,酿酒已达六七千缸,后子孙繁盛,分为多家酒坊,但都仍冠以章东明头衔。主要有章东明正记、章东明信记、章东明介记、章东明浚记、章东明伯记、章东明芳记、章东明惠记、章东明豫记等。旧时本村有陆姓,也开酒坊,然酒坊规模不大,知名度不高,因此销路困难。后通过与章东明家族通婚,贴牌章东明,而得以生存。章东明酒坊于1848年进驻上海,有南北二庄。稍后入驻天津,用全城明记堂号。不久即被北京同仁堂看中,同仁堂的药酒全部指定由章东明酒坊生产。为此,章东明酒坊特意酿制一种叫“石八六桶”的酒,供应同仁堂,为保证质量,存放三年,才可出货。  到了建国前,在阮社章东明酒坊以浚记为大,绍兴第四医院大部分房屋都是他家的,其余还有祺政家,当时已有部分作坊房屋卖于久康家。久康也从事酿造,当时规模不小,在杭州开设酒楼,酒楼建筑至今尚屹立于杭州中山中路。寿昌为章东明 记掌门,曾任开泰乡乡长,经常布施穷人,那时有村人无钱下葬时,他常常会提供基本的棺材、草席,在阮社口碑不错,但因为认了国民党师长做干爹,解放初期死于政治运动。  寿昌无兄弟,亦无堂兄弟,在堂堂兄弟中排行老大。排行老二的是章祺政,祺政尝遇28军62师师长陶柳,得其赏识,投笔从戎,随62师参加沪淞会战,在陶柳麾下任上校参谋。抗战胜利后,担任浙江省视察一闲职,受从兄邀请,回乡任阮社乡乡长。  祺政,字雪蕉,又字牧石,芳轩公长子。民国六年(1916.1.13)生于阮社。祺政幼承庭训,聪颖嗜学,毕业于国立浙江美专,工金石,亦善书画,西泠印社社员,可惜解放初便死于政治变故,仅有几件作品留世。阮社四院内有一处石门框门额是其书写,即其故居。  过去章东明酒坊做酒十分重视质量,专门派人去江苏采购上等糯米,水源取自鉴湖上游秋湖石门塘,当地有一小庙,酒坊买通庙祝,工人摇着大船去那里取水后,到庙祝那里取一支签,一支签就是一船上等的鉴湖水,好米、好水加上善 的好手,于是章东明酒坊历经七代不衰。  绍兴三大酒乡,东浦出名最早,其次湖塘,阮社后来居上。建国前上海黄酒业大同行有二十二家,阮社独占十二,加之阮社乡江头的高长兴,共计十四家,占大同行的63.6%,在绍兴的酒坊数量虽略逊东浦,产量却为绍兴之冠。曹聚仁在《绍兴酒》中说:“阮社村到处都是酿坊,满堤都是大肚子的酒坛,一眼看去,显得这是醉乡了。”可惜的是,作为绍兴酒乡中的酒乡,已经淹没在拆迁中。  三、古纤道历史文化及特色        1.古纤道上的桥文化(仅列与阮社有关)        今古纤道为西郭门至钱清一段,全长25公里许,其中以柯桥镇西谢桥至湖塘板桥约7.5公里长之古纤道,作为文物保护。1983年市文管会整修,1989年县文保所再次修缮。1991年至1993年又作较大整修。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谢桥至柯桥有一段为避塘。谢桥也是一个古老的村落,村子拆迁改造时曾挖出过六朝砖室古墓。古纤道在柯桥镇上有一座柯桥,建于南宋嘉泰以前。柯水从其下流过,因名柯桥。柯水、柯山的得名又缘于柯亭。柯亭是东汉蔡邕避难江南途经露宿的地方,因为蔡邕用柯亭的椽竹制作了一支笛子,这支笛子被称为柯亭笛,因为这个笛子太有名了,于是山称柯山、水称柯水。古纤道边有二处寺庙都与阮社章氏有渊源,柯桥融光寺、弥陀寺重建章氏都出资颇丰,如融光寺,章文镇、章彩彰两兄弟各出资千金。文镇与彩彰在古纤道上出资重修的桥还有行义、梅墅。  融光桥:位于柯桥东首,横跨浙东运河,当地人称“柯桥大桥”,因附近有融光寺,故桥名融光桥。始建于明代,大约在弘治开市前后,今桥风格有明代特色,崇祯时期重建,祁彪佳有记。光绪十七年再次重修。2017年在柯桥季家台门内发现一块刻于光绪十七年六月的告示碑,告示由绍兴府山阴县正堂颁发,该“告示”以筹资整修融光桥,并治理周边杂乱环境,明确划定违规侵占融光桥、严令禁止有损公德的行为。该告示有二处重要信息,一是融光桥在光绪十七年有过一次重修,这在过去地方文献上从未出现过。二是阮社人章平渭参与重修融光桥。《山阴阮社章氏总谱》记载,章平渭是章彩彰第四个儿子,官名肇熊,字望之,行四。会邑附贡生,五品职衔。光绪丁酉年协修宗谱,生有四子三女。  荫毓桥:位于柯桥与阮社之间的古纤道上。单孔马蹄拱石拱桥。是江头出入官塘的水路要道,阮社人去柯桥集市水路穿过江头也由此桥进入西官塘。桥始建年代不详,根据《彩彰公传》记载,阮社章彩彰曾捐修此桥,时在清末。今桥为民国时期重修。桥上有联,今存一柱。原为“一声渔笛忆中郎,几处村酤祭二阮”。猜测荫毓桥地名:荫毓,荫,遮荫、庇荫,毓乃阮社章氏毓字辈,修造者章彩彰是阮社章氏毓字辈的祖辈,意思或许也有庇荫子孙的意思在里面。《新华字典》载:“毓同育,多用于人名。”“(彩彰)公生平以早岁迫于谋生,不能读书取科名为憾,因培植幼子平渭读甚力。”荫毓可谓一语双关。  信桥:位于阮社四院道口北面的古纤道上。建于民国时期,单孔石拱桥,用块石叠砌。桥东南侧原立有“祀神所”三字石碑,数年前尚在,今不知所踪。  阮社桥:信桥与阮社桥之间尚有二桥,因不古,搁置不论。阮社桥位于太平桥东,是浙东运河西路进入阮社的咽喉。始建于南宋嘉泰之前。中国古桥名录有收录,是马蹄拱石桥的代表,拱券弧度呈272度。桥底龙门石上雕刻鲤鱼跃龙门。清末,章文镇、章彩彰兄弟重修,民国晚期善元泰酒坊主人章荣生亦有重修。  太平桥:始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相传太平桥是亭后人所建,民国十八年,阮社人茅炳炎主持重修太平桥。太平桥南有石碑亭,碑下有,此亭毁于七十年代。碑记疑为修纤塘路时的碑。沦陷时期,日本鬼子在太平桥上建有碉堡,至今桥上尚有临时柱孔。太平桥的高低平桥原有石栏板,桥北有修船作坊,中央四台走遍中国栏目曾有记录。2005年在桥北有大量临时小棚,住有几十个外地类似要饭的民工。抗战时,太平桥边的寺庙做过临时阮社小学。  关于太平桥,阮社人还有一个大脚的传说,据说太平天国时期,长毛沿浙东运河一路打进来,远远看到太平桥上坐着一个神人,此人的脚特别的大,人坐在桥顶,大脚一直挂到运河里在洗脚,长毛见此而退兵。  纤道桥:自太平桥起,有十八洞头,过十八洞头是一洞头,岸边原有石凉亭,运河此处河段称为大西湾,阮三村有一片农田位于运河北面,农忙时,村人多在此处休息,呼喊对岸先到的船只摆渡。过一洞头便是一百洞头,然后过余支桥即二百洞头,二百洞头西首是板桥,共计二百八十一孔,是国内最长的石梁桥。  2.古纤道和阮社的结合与风景建设利用         阮社段的古纤道是绍兴作为酒乡的见证,阮社是民国时期绍兴最著名的酒乡,其乡人在苏州、嘉兴创建的酒坊成为日后此两地黄酒业公私合营时的主要来源。阮社又是以嗜酒如命的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阮咸叔侄作为土地神,且阮社台门众多,建筑考究,水道纵横。可惜于2017年初被拆迁,阮社拆迁的石门框、石销墙、青石板之多冠绝绍兴,被拆除明代仪门石门楼二处。当时阮社有三普建筑多处,拟移建于柯桥古镇。今阮社尚存诸家台门(阮社幼儿园)、水阁桥、前庙、后庙、福潜庵和纪念阮籍阮咸的籍咸桥,石砌河岸保留完好。  经过阮社桥的小九坊河,是过去鉴湖水通向浙东运河的重要支道,大雨之后水流湍急。在籍咸桥南常形成漩涡,乡人常说此处河心两晾竿不见底。由于小九坊河道狭窄,出水不畅,浙东运河的水会形成往南回流。梅雨过后,乡人常于桥洞兜鱼。小九坊河是浙东运河连接古鉴湖的重要通道,此河道应当受到保护,河道两岸的石砌堤岸应保留原生态。如果对两岸进行规划,适当恢复一些古代建筑,或被拆迁的三普建筑适当回移,利用阮社人的乡土情结,重建一些祠堂,乡土风情纪念馆,使之与现存的庙宇、古桥结合起来,为阮社留下一点历史的记忆,更是为浙东运河与古鉴湖的利用留下一个伏笔。沿河可以新建一些小酒馆、民宿。过去阮社有专门的修船作坊,有船坊。万安桥北至铁路桥下可以建设一个停车场,和传统的游船码头,以乌篷船、明瓦船为水上的士,开辟四条水上线路:阮社——古纤道——湖塘环线;古纤道——阮社——柯桥古镇;阮社——古纤道——东方山水;古纤道——阮社——柯岩鉴湖。  古纤道是绍兴旅游的一张金名片,然而这么多年来都无法被利用起来,原因是过于单调,又是单线,缺少景深,因此若要利用好古纤道,就必须让游线变得丰富。阮社太平桥可以是其中的一个景点,在进入阮社桥过铁路桥南设置游船码头和停车场就能为游客争取停留点。此处拆迁用地因为离铁路较近,利用率不高,桥下很多空地用来建设停车场和码头是很有现实意义的。绍兴要做大旅游业,浙东运河与古鉴湖是必须要有机的利用和统一起来,形成合力。阮社处于柯桥古镇、古纤道、柯岩鉴湖、湖塘、东方山等几处经典的中间位置,是连接这些景点的枢纽,具有无法替代的地理位置。如东方山水是一个纯现代的景点,如果在它的边上保留传统的绍兴风情,强烈的反差更能产生时空感,如玻璃金字塔于卢浮宫前。在阮社还没有彻底被小区建筑污染前,我们还是可以划出部分河道两旁的面积做合理规划设计。今后也可以要求开发商按照设定的设计要去建筑设计。如果能做的好,同样可以做到现代与传统的结合。关键还在于我们现在的定位与思考。我们已经错过了一次保护的机会,但是我们不能不为绍兴考虑长远的旅游风景布局,不能再错过一次挽救的机会。

绍兴文理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346次访问,全刊已有7245746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