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唐人龟山歌吟

   期次:第502期   作者:●朱艳艳  黄予恺   查看:69   

本篇文章是对龟山及龟山寺的位置进行考证,梳理了相关文献,并介绍了元稹、李绅等人在龟山留下的诗作。摘要为:本文对绍兴三座龟山进行比较鉴别,确定龟山寺位于今文理校园内的龟山之上,元稹、李绅等人在龟山留下诗作,有关龟山的题咏是浙东文学史上的一段风雅往事。


中唐时期,会稽郡名士咸集,李绅(772年-846年)、元稹(779年-831年)、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和方干(836年-888年)等都曾在此为官或交游。其中元稹和李绅留下了一组有关“龟山鱼池”的组诗,赵嘏和方干亦有诗作歌咏龟山寺,然诗作中均未提及该寺的具体位置,史料之中也无明确记录。本文拟梳理、比对相关文献,对龟山及龟山寺的位置做一考证,并简单介绍当时文人歌吟的韵事。

绍兴有三座龟山,皆因外形似龟而得名,要确定龟山寺的位置首先必须对这三座龟山进行比较鉴别。第一座龟山位于绍兴城南,与卧龙山、蕺山鼎足而立,称为“绍兴小三山”。《嘉泰会稽志》卷九记载:“龟山在府东南二里二百七十二步……一名飞来,一名宝林,一名怪山。”可知南宋时此龟山已有三个别名;嘉庆《山阴县志》卷三载:“塔山,在卧龙山之南。下有宝林寺,上有应天塔,旧名龟山。”据以上两条史料可知,这座龟山就是今天的塔山。第二座龟山现名大和山,位于今柯桥区安昌街道北部,原名“乌风山”。嘉庆《山阴县志》卷三记载:“乌风山,在县西北五十里。一名龟山,滨海……今名白洋山。”而同书卷四记载:“龟山鱼池,在县西一百步,龟山下。”两者地理位置相去甚远,龟山鱼池不可能位于此龟山。第三座龟山就是今天绍兴文理学院南山校区东侧的小山包,乾隆《绍兴府志》卷三记载:“印山,去县西南五里。地理家传为府治前印,故名。其形如龟,俗人又呼为龟山。”结合文理学院位于绍兴古城西南这一方位信息,可以判断印山即文理学院校园内的龟山。这座龟山位于古镜湖之中,是一座四面环水的孤山,李绅《龟山》诗自注曰:“龟山,在镜湖中,山形如龟,山上有寺,名永安,则元相所移置者。”可作为证据,城中塔山不可能在镜湖之中。至此,可以判断龟山寺当位于今文理校园内的龟山之上,“龟山鱼池组诗”也题写于此。龟山被地理家传扬为“府治前印”,其中“印”意为印把子,这意味着龟山具一种祥瑞的寓意。文人们络绎前往龟山,又使龟山增加文学内涵,这是龟山这一方宝地的双重内涵。

元稹与李绅私交甚密,经历也颇为相似,都曾做过宰相。更巧的是,他们先后到越州担任“浙东观察使”一职,这段共同的仕途经历正是“龟山鱼池”组诗形成的契机。元稹不仅在龟山修建永安寺,还修建了龟山鱼池以警醒僧人。在《修龟山鱼池示众僧》中,他以长者的姿态劝诫僧人:

劝尔诸僧好护持,不须垂钓引青丝。云山莫厌看经坐,便是浮生得道时。诗歌前两句严格要求僧人首先要看护好这个鱼池,其次不允许寺中僧人及外人有任何垂钓或捕捞的行为。后两句则立足于佛教的立场,告诫僧人要耐得住性子,不要厌烦打坐念经。僧人能诚心诵经却不厌烦之时,便是他们修得正果之日。此诗流露出元稹关爱生灵的博大胸怀,同时也可见他历经官场浮沉后的释然心态。

在元稹题诗龟山寺后,僧人并未听从元稹的教诲,而是明知故犯。根据《嘉泰会稽志》记载:“未几,果有寺僧罟于池中者。故公垂因形之于诗云。”公垂是李绅的字,其《龟山寺鱼池》云:

汲水添池活白莲,十千鬐鬣尽生天。凡庸不识慈悲意,自葬江鱼入九泉。前两句歌颂筑造鱼池的行为,建造者不辞辛苦挖出放生池,养活了一池白莲,而白莲之下则有无数的鱼儿,一片生机盎然。后两句则与元诗相似,也是规劝僧人看好放生池,守护其中的生灵。但二者诗中的语气截然不同,元稹诗中语气似长者苦口婆心,而李绅诗中语气则如命令,有警醒之意。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的说法,李诗后两句大概是责备龟山寺中的僧人是庸俗之人,不懂得元稹的慈悲苦心,如果再犯,就让僧人自行沉于镜湖喂鱼。

此外,李绅还专门为龟山创作了一首《龟山》诗:

一峰凝黛当明镜,十仞乔松倚翠屏。秋月满时侵兔魄,素波摇处动龟形。旧深崖谷藏仙岛,新结楼台起佛扃。不学大蛟为水怪,等闲雪雨害生灵。他通过“一峰凝黛当明镜,十仞乔松倚翠屏。秋月满时侵兔魄,素波摇处动龟形”,为后人勾勒出一幅锦绣山水图。龟山被苍翠欲滴的植被包裹着,会因湖水随风摇荡而“改变”容貌,这样仙气缭绕的场景无疑使人心驰神往。

除了元稹、李绅曾与龟山结缘,赵嘏和方干也在龟山留下了一则佳话。赵嘏因陪伴好友元稹参与龟山寺的重阳节宴会,而有诗《九日陪越州元相燕龟山寺》:

佳晨何处泛花游,丞相筵开水上头。双影旆摇山雨霁,一声歌动寺云秋。林光静带高城晚,湖色寒分半槛流。共贺万家逢此节,可怜风物似荆州。此诗记录了龟山宴饮的盛况,以及周围的美景。雨过天晴之后,湖光山色之中,欢会渐渐拉开帷幕,众人共同庆贺佳节的来临。此情此景,正与荆州风物相似,诗人不禁为此感慨。这首诗所描绘的龟山寺景,湖光山色皆备,恰能印证龟山寺正位于今文理校园内的龟山之上。

方干在镜湖隐居的时候也曾作诗一首,题为《题龟山穆上人院》(《玄英集》卷五):

修持白发过半百,日往月来心更坚。床上水云随坐客,林西山月伴行禅。寒蜩远韵来窗里,白鸟斜行起砌边。我爱寻师师访我,只因寻访是因缘。在经历了意外缺唇、仕途失意、社会动荡等众多磨难之后,方干选择远离世俗,回归心灵的净土。他沉浸在眼前镜湖龟山的美景中以求内心的解脱,希望这旷达幽静的环境能够使自己超脱世俗,消解心中的悲苦。

有关龟山的题咏是浙东文学史上的一段风雅往事,本文只举较为世人熟知的诗人诗作与大家共享,其中有许多细节尚待深入研究,期待各方的批评与指正。

指导老师:俞志慧(本文在写作时得到绍兴文理学院2022届毕业生金航丞学长的点拨,特此鸣谢!)

绍兴文理学院 版权所有    在线投稿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62431次访问,全刊已有739718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