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报》  

第01版:第一版

我校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签约共建中外人文交流书法基地

摘要:  本报讯5月21日上午,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我校共建中外人文交流书法基地签约仪式在铁城一楼会议室举行。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伟,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机制二处处长陈滔伟,绍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顾涛,校党委书记汪俊昌,校长王建力,

绍兴文理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绍兴文理学院附属诸暨医院签约挂牌

摘要:  本报讯为发展高校医学教育,培养高素质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临床医学教育基地作用,我校与绍兴市中心医院、诸暨市人民医院签约正式挂牌绍兴文理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绍兴文理学院附属诸暨医院。  5月13日上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签约授牌

鲁迅与海涅“相聚”风则江大讲堂 跨时空对话中德文学

摘要:鲁迅与海涅“相聚”风则江大讲堂 跨时空对话中德文学   本报讯 5月14日上午,海涅和鲁迅两位文学巨人的后人以及中德两国的文学研究专家相聚风则江大讲堂,共同探讨鲁迅、海涅与中德文学。海涅家族后代、作家马丁·罗斯,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学院院长布伦纳·维尔切克,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院长培高德,鲁迅先生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周令飞,浙江省鲁迅研究会会长、浙江大学中文系黄健教授,我校人文学院田义勇教授6位嘉宾出席本次论坛。   校党委书记汪俊昌,校长王建力,海涅故乡城市杜塞尔多夫的第三市长沃尔夫冈·舍夫勒,杜塞尔多夫海涅之家负责人克里斯多夫·奥夫·德·霍斯特博士,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副校长寿永明,鲁迅文化基金会绍兴分会常务副会长、我校校友鲁兰洲,美国鲁迅文化传播协会会长许绍理,著名作家赵瑜以及我校师生代表400余人共同出席聆听本次论坛。汪俊昌致欢迎词,王建力主持论坛。   汪俊昌代表学校向德国嘉宾以及国内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他介绍了我校与鲁迅先生的深厚渊源,以及学校多年的鲁迅研究、研讨与交流活动而取得的丰硕成果。他强调,海涅和鲁迅两位文学巨人的后代以及中德两国的文学研究专家相聚在我校,共同探讨鲁迅和海涅、中德文学、中德文化,正是对当年鲁迅与海涅跨时空的心灵对话的一种延续。   “鲁迅与海涅:跨时空对话”中德文化交流论坛分别就鲁迅对海涅文学的翻译与评价,海涅与鲁迅文学创作的相通性,海涅与鲁迅文学遗产的当代价值,鲁迅和海涅在中德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鲁迅和海涅作品在中德两国读者中的影响等议题进行对话交流。   “鲁迅与海涅:跨时空对话”是继“鲁迅与雨果”“鲁迅与托尔斯泰”“鲁迅与泰戈尔”“鲁迅与夏目漱石”和“鲁迅与但丁”等“大师对话”系列中外文化交流论坛之后,我校迎来的第六场“鲁迅与世界文豪:跨时空对话”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此次活动将更进一步深化中德两国文学的研讨交流,促进中德两国文化界的友好交往。(王建娟/文 周晶/摄)

我校举办“追求卓越青年人才沙龙”

摘要:  本报讯为实现青年人才之间交流沟通、相互启迪、合作研究、共筑卓越,5月5日晚,我校在铁城一楼会议室举办“追求卓越青年人才沙龙”。校党委书记汪俊昌,校长王建力,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土木工程学院教授伍法权,校党委副书记沈赤、郝敬习,副校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研讨会在我校举办

摘要:  本报讯5月18-19日,由浙江省艺术学理论学会和我校联合主办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研讨会暨2019浙江省艺术学理论学会年会在学校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行。省社科联社团处副处长黄获,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常委、杭州师范大学原

第二届协商民主与基层治理学术研讨会召开

摘要:  本报讯5月22日,“基层协商的理论与实践”第二届协商民主与基层治理学术研讨会在诸暨市枫桥镇人民政府会议室举行。此次学术研讨会由我校主办,诸暨市枫桥镇人民政府承办。校党委书记汪俊昌,副校长张宏,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陈均土,校协商民主与基

学校召开2019年招生与就业创业工作会议

摘要:  本报讯5月15日,学校召开2019年招生与就业创业工作会议,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王国银作专题报告,校长王建力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副书记郝敬习对2019年招生与就业创业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副校长柳国庆主持会议。各学院和相关职能部(处)负责

第02版:第二、三版

教书育人 润物无声
——第六届校教学优秀奖一等奖候选人简介(排名不分先后)

摘要:  编者按:为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激发教师教学工作热情,弘扬优质的教学文化,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对教学工作量饱满,教学效果优良,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进行表彰与奖励。教学优秀奖设一等奖和二等奖两个等级。目前,20位老师入围教学优秀奖一等奖候选

俞志慧

摘要:  俞志慧,文学博士,文献学博士后,二级教授,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创新团队“中国语言文学与越文化研究”负责人,绍兴市高级专家。曾主持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社科研究项目;4次获省政府哲社科研成果奖;4次获厅市级哲社

王子颖

摘要:  王子颖,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自1996年进入绍兴文理学院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大学英语教学。  挚爱教学工作,钻研教学方法,积极承担较大教学工作量,认真上好大学英语每一堂课,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兴趣。是我校本科办学之

谢小伟

摘要:  谢小伟,外国语学院教师,长期从事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教学中不断开拓创新、探索教学新方法和运用教育新技术,取得了出色的教学效果,连续多年教学业绩为A。主持完成了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浙江省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和绍兴市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并多次荣获

奚琴

摘要:  奚琴,艺术学院音乐系讲师。教学工作中一贯认真负责,勤勤恳恳,能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近两年教学工作业绩考核等级均为A,年度考核结果优秀。  主持参与课题:2018年度绍兴市哲社研究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剧戏班的历史与现状(项目编号:1

翟晴晴

摘要:  翟晴晴,艺术学院设计系教师。工作近七年来,她努力以高素质的个人修养来面对工作,以高水准的专业素养来面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她注重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想学、要学、爱学。参与多种教学方式的改革,老师和

郑立新

摘要:  郑立新,教师教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副主任。在教学工作中,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改进教学方法,从教20年,平均每年工作量不低于500课时。参与建设市精品课程《健美操》,主持校级课程建设3项,主持校级教改项目4项,取得较好的教改、课改成果。教学效

屠国平

摘要:  屠国平,教师教育学院教授,立足于以教学为本的理念,潜心教学。承担6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年均课堂教学工作量700学时以上;探索教学内涵,提升教学质量,积极开展课改、教改、精品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学评教成绩名列前茅。  注重能

朱敏杰

摘要:  朱敏杰,数理信息学院电子工程系教师。从教以来,承担《单片机原理》、《嵌入式系统》、《物联网基础》、《智能仪器仪表》、《电路设计与制版》等专业基础、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并承担课程相关的所有实践教学任务,教学工作量饱满。  将专业养成教

张艳华

摘要:  张艳华,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参加工作30年,热爱教学,围绕生态学和植物学等,为硕士和本科学生开设过近10门课程。广泛听取专家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积极进行重点课程和双语课程的建设及教学改革。因材施教,注重实际教学效果,并与考研目标相结合,努

蔡静

摘要:  蔡静,讲师,化学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育人与传授知识并重;用推理思考取代死记硬背的教学原则;潜心钻研教材,将庞杂的内容梳理成较为系统的模块;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获得了学生和同行的认可;加强课程学习中的过程管理,督促并引导学生养

李旭明

摘要:  李旭明,纺织服装学院教师,主持或参与省市教学改革项目7余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取得较好的教改成果。教学效果获得同行和学生的一致好评,教学业绩考核连续8年为A。主持省市科研项目多项,发表SCI或一级期刊论文10余篇。科

叶晓彤

摘要:  叶晓彤,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教师。从教十多年来,始终以高尚的师德、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堂课,对待每一位学生。他静心教书,潜心育人,获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同时也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课堂里学生们认真而专注的表情,是对叶老师教学效果的最佳

陈峰

摘要:  陈峰,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主任。主讲《建筑初步》、《场地设计》、《房屋建筑学》、《建筑制图》等课程,并担任房屋建筑学、建筑CAD等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及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设计多次获校优秀毕业设计,教学效果获同行和学生的

丁志囡

摘要:  丁志囡,中共党员,讲师职称。主讲《医学生物化学》、《临床分子诊断学》等课程。多年来,她一直坚持认真地备好每一堂课、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课堂上,她经常用幽默生动的语言、用联想式记忆方法,将复杂枯燥的医学知识变得容易理

徐水琴

摘要:  徐水琴,中共党员,副教授职称,双师型教师,医学院护理系副主任。主讲《成人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专业核心课程,有芬兰、日本、台湾等国家、地区的访学经历。二十余年的教学生涯,她不断拓展临床护理新思维、勇于探索护理教学新方法、努力找寻护理

沈伟

摘要:  沈伟,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教授,爱岗敬业,教学上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近两年来教学业绩都是A,学生评价成绩靠前,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  他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贯穿于工作实践中,根据书法文化的大形势,结合书法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现代多媒体教育的特点

王晓军

摘要:  王晓军,数理信息学院数学教育副教授、硕导,主要从事数学教育和教师教育研究。主讲《高等数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数学课堂教学技能与微格训练》等课程,以激疑引思,结合实践,鼓励创新为课堂教学主线,教学工作量饱满,大班授课和专业高年级授

袁海平

摘要:  袁海平,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教授。两年间,她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书育人工作,以生为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以研促教,服务地方。在教学上,勇挑教学重担,教学工作量为学院平均工作量的1.9倍,连续两年“学评教”排名学院第2,教学

赵秀芳

摘要:  赵秀芳,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学校第五届教学名师,会计学专业带头人。主讲的《财务管理》为市级精品课程。在《学术月刊》、《当代财经》等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40多篇,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二项,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其中教育部和浙江省教改课

邢小玲

摘要:  邢小玲,会计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国注册会计师(CP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主要担任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专业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良,受学生好评。为

第03版:第四版

东南芬兰应用科技大学校长一行来我校交流访问

摘要:  本报讯5月22日上午,东南芬兰应用科技大学校长HeikkiTapioSaastamoinen3以及健康福利学院院长KatriHelenaRyttylainen-Korhonen一行到我校交流访问。校长王建力会见来宾,外事处和医学院相关负

学校召开2019年研究生教育和学位点建设专题会议

摘要:学校召开2019年研究生教育和学位点建设专题会议   本报讯 5月21日下午,学校2019年研究生教育和学位点建设专题会议在铁城科教馆一楼会议室召开。校长王建力,副校长柳国庆,二级学院相关负责人和相关职能部处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柳国庆主持。   王建力发表讲话,他指出加强学位点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工作是提升我校内涵建设和办学竞争力的内在需要,也是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地方高校的必然要求。王建力对做好下一阶段工作提出要求:一要提高认识,做实做细研究生招生各项工作;二要严格规范,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三要关爱学生,努力提高研究生的就业质量和满意度。   柳国庆传达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精神并部署工作。一要以合格评估为抓手,加强新增学位点内涵建设;二要参考2018教育部学位点评估标准制定新增学位点建设规划;三要努力提高硕士研究生第一志愿报考率、录取率,争取更多优质生源;四要切实做好研究生管理,提高学位点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研究生处负责人作2019年研究生招生工作总结、就业情况汇报、2020年学位点申报情况介绍和2019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说明。(严许媖)

董平教授做客风则江大讲堂谈阳明心学与生存意义

摘要:  本报讯5月10日晚,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中国哲学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董平教授做客风则江大讲堂,作题为《尽人道以达天道——阳明心学与生存意义》的讲座。校党委副书记沈赤,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陈

我校成立律师校友联谊会

摘要:  本报讯4月26日下午,我校律师校友联谊会成立大会在铁城科教馆一楼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副书记、校友总会会长沈赤,校友总会副会长杨大明,绍兴市律师协会会长楼东平以及律师校友代表、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等60余人参加会议。  大会宣读《关

图片新闻

摘要:  70架钢琴,70名钢琴演奏者,共同奏响红色旋律,歌唱祖国。近日,2019中国大运河国际钢琴艺术节暨郎朗杯钢琴大赛绍兴分会场活动在我校河东田径场举行,在祖国70华诞之际,一同奏响“我和我的祖国共奋进”主旋律。活动现场,全体演出人员共同唱响

文理视窗

摘要:文理视窗   我校成为FD-QM在线开放课程质量标准联盟首批成员单位 近日,通过参加FD-QM高等教育在线课程质量标准评审师培训,我校张金萍老师获得评审师资格,赵伟强老师获得助理评审师资格,可承担在线课程评审工作。张金萍老师的在线课程“生殖健康与优生”完全达到 FD-QM 标准,将标注 FD-QM 标志,并在FD-QM专门网站上予以公布。   本次加盟是我校在线课程建设方面的重大突破,由此我校不但拥有了国际水平的在线课程质量标准,完全符合标准的在线课程样板,还有了谙熟标准的评审师,具备了大幅提高我校教师在线和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和开发水平的培训资源。(胡英姿) 我校被选举为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 4月24—26日,中国酒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九次(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我校绍兴黄酒研究院院长、国家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主任傅建伟出席会议,并与江南大学副校长徐岩一起被选举为协会副理事长,成为中国酒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中仅有的两名高校代表。我校和江南大学被选举为副理事长单位,成为全国高校中仅有的两家副理事长单位。以傅建伟为主要完成人之一的论文《中国黄酒技术与装备研究新进展》,以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彭祺为主要完成人的论文《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黄酒中环匹阿尼酸含量》均获2018年度中国酒业协会科技进步优秀论文奖三等奖。(谷江稳) 我校毕业生宁伟获2018年度全国“正能量志愿者”称号 自3月5日起,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携手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及各地省级媒体,面向全国寻找优秀志愿者。我校2014届毕业生、族迹农业创始人、格桑梅朵志愿者协会联合发起人宁伟从全国100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2018年度全国“正能量志愿者”称号,同时获得10000元正能量奖金。族迹农业目前作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唯一代表被推选“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马海枫) 学子在省第十八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获双冠军 5月10日至12日,第十八届浙江省“春晗—义达杯”结构设计竞赛在浙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大赛题目是《输电塔结构设计与模型制作》。在指导教师卢锡雷、梁超峰、姜屏、沈一明的精心指导下,土木工程学院姜祝颖、程末希、刘亦璇同学共同完成的参赛作品“流浪结构”和谢宇峰、方正燃、李明豪同学共同完成的参赛作品“特拉斯电塔”分别以总重量88.3克和96克并完成所有加载的成绩,以总分第四、第七的成绩全部获得一等奖,继去年双冠军后又一次获得双冠军。(沈一明) 学子在省第七届“知识产权杯”创意设计大赛中荣获佳绩 4月26日,浙江省第七届“知识产权杯”创意设计大赛落下帷幕,颁奖典礼在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举行。我校艺术学院30名学生在竞赛中获奖,其中10名同学荣获一、二、三等奖,6件创意作品被柯桥企事业单位选中,签署了版权转让协议。我校获得最佳组织奖。本次大赛由浙江省版权局、绍兴市新闻出版局、绍兴市教育局和柯桥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大赛主题为“严格版权保护,推进创新发展”。(马海忠)

胡靖雯:10天背完考研词汇,她是这样圆梦中科院的

摘要:  胡靖雯,化学化工学院2015级化学师范专业学生,2019年5月被中科院录取,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校卓越奖学金二等奖、校优秀毕业生、校综合一等奖学金、校十佳大学生,全国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校区特等

绍兴市纺织工程学会第八届会员
代表大会在我校召开

摘要:  本报讯5月23日上午,绍兴市纺织工程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产学研合作推进会在我校铁城会议室召开。校党委副书记沈赤,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秘书长虞树荣,绍兴市科协主席黄浙平、副主席袁承华,越城区科协主席周玲玲,柯桥区科协主席王茂荣,上虞区科

“尚典奖学金”传承感恩知恩荣校情

摘要:  本报讯4月25日晚,机电学院第一届“尚典奖学金”颁奖典礼在岩土大楼七楼报告厅举行,陈山军等19名学生获得第一届“尚典奖学金”。“尚典奖学金”于2018年12月由徐正法校友设立。第四届卓越奖学金获得者、自动化041班毕业生、浙江嘉兴市尚典

第04版:第五版

第三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之系列讲座
《阳明心学与明代文学》在校越文化研究院举行

摘要:  本报讯5月19日上午,在第三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召开之际,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廖可斌教授到我校越文化研究院作题为《阳明心学与明代文学》的专题讲座,越文化研究院全体老师、学报编辑部、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老师,人文学院研究生及社会阳

我院赴浙江传统戏曲研究与传承基地学习交流

摘要:  本报讯5月8日,我院执行院长诸凤娟教授率同工作人员一行二人赴温州大学浙江传统戏曲研究与传承中心学习交流,与温州大学浙江传统戏曲研究与传承中心主任俞为民教授、蒋宸博士及人文学院副院长郑春生教授等举行座谈,就有关基地建设的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章学诚的文学思想

摘要:章学诚的文学思想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浙江绍兴人,清代著名的史学家,被誉为浙东史学的殿军,其代表作《文史通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理论著作。《文史通义》是一部广泛论述文史理论的著作,其中涉及文学理论的篇章众多。除此外,还有《古文公式》 《古文十弊》 《诗话》 《文集》以及大量与友人论文之书,如《评沈梅村古文》 《与邵二云论文》 《与史余村论文》 《与胡洛君论文》 《与周永清论文》等十数通,另其札记集中亦有大量论文之语。章学诚论文涉及文学理论的诸多方面。   一、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是文学的重要传统和社会功能。孔子、董仲舒、王充等人皆倡导文学致用之功。入清之后,随着朴学的兴起,人们往往重于考据,而忽视了文学的经世之用。章学诚大力倡导文学经世之用。《与史余村》云:   “文章经世之业,立言以期有补于世,否则古人著述已厌其多,岂容更益简编,撑床叠架为哉!”章学诚认为,古人文章著作已经很多了,如果今人所著文章无经世之用,则不需要再浪费笔墨了。   章学诚进一步强调,文章著述的作用在于明道。《答陈鉴亭》:“文以明道。”《与朱少白论文》:“道隐晦而难显,故须文辞以达之。”文章并非为树名。《说林》:“学问所以经世,而文章期于明道,非为人士树名地也。”故为文,患于道不明,不患字不工。《评沈梅村古文》:“古之作者,不患文字之不工,而患文字之徒工而无益世教;不患学问之不富,而患学问徒富而无得于身心。”如果文章无经世之用,则完全失去其质。《俗嫌》:“夫文章之用,内不本于学问,外不关于世教,已失为文之质。”文章不明道,则会害道。《原道下》:“非徒夸声音采色,以为一己之名也……何取声情色采以为愉悦,亦非知道之言也……而谓文章之用,必无咏叹抑扬之致哉!但溺于文辞之未,则害道已。”   章学诚大力倡导文章经世之用,倡导文以明道,其实欲改变当时将文章视为学术的做法,有力地推动了文章向传统功能回归。   二、以史为宗 历代学者多认为文章出于六经,文章必须宗经。《文心雕龙·宗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极文章之骨髓者也。……文能宗经,体有六义。”《颜氏家训·文章》:“夫文章者,原出《五经》。”与众不同,章学诚提出文章应以史为宗。章学诚从多角度对此作了阐释。   从起源上看,章学诚认为“六经皆史”,《易教上》:“六经皆史也。”《方志立三书议》:“古无私门之著述,六经皆史也。后世袭用而莫之或废者,惟《春秋》 《诗》 《礼》三家之流别耳。”史早于经,故主宗六经,其实便是宗史。《论修史籍考要略》:“史之部次后于经,而史之原起,实先于经。周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苍颉尝为黄帝之史,则经名未立,而先有史矣。后世著录,惟以《史》 《汉》为首,则《尚书》 《春秋》,尊为经训故也。”   不仅如此,文章法度多源于史学。《评沈梅村古文》:“传述文字,全是史裁,法度谨严,乃本《春秋》家学。”文章许多技巧亦出于史学。《上朱大司马论文》:“古文必推叙事,叙事实出史学,其源本于《春秋》‘比事属辞’。”《文德》:“古文辞而不由史出,是饮食不本于稼穑也。”故文章需以史学为宗。《上朱大司马论文》:“似古人著述,必以史学为归。”《报黄大俞先生》:“辞章记诵,非古人所专重,而才识之士,必以史学为归。为古文辞而不深于史,即无由溯源六艺而得其宗,此非文士之所知也。”著作之才,亦当尽于史学。《与陈观民工部论史学》:“史文千变万化,岂止如四书命题之数,而记言记事,必欲适如其言其事而不可增损,恐左、马复生,不能无遗憾也。故六经以还,著述之才,不尽于经解、诸子、诗赋、文集,而尽于史学。凡百家之学,攻取而才见优者,入于史学而无不绌也。”   李长之《章学诚的文学批评》一文云:“(章学诚)几几乎史学高于一切,几几乎史学是一切人应该的共同归宿,这都是他的史学观点使然。所以史学观点是他在文学批评上的第一个根本态度。”章学诚将史学置于一切之上,故文章由宗经而转向宗史。   三、文德 章学诚于三长(才、学、识)之外,提出史德一说。就文而言,章学诚提出文德一说。“文德”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大禹谟》:“帝乃诞敷文德”。《易·小畜·象传》:“君子以懿文德”。《论语·季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诗·大雅·江汉》:“矢其文德,洽此四国。”“文德”,指“文教德化”。章学诚赋予文德以新的内涵。《文德》:“古人论文,惟论‘文辞’而已矣……未见有论‘文德’者,学者所宜深省也。夫子尝言‘有德必有言’……皆言德也。今云未见论文德者,以古人所言,皆兼本末,犹合道德文章而一也,未尝就文辞之中言其有才、有学、有识,又有文之德也。”可见,章学诚所谓“文德”,并不是简单等同于文章中的道德。那何谓“文德”?   章学诚认为,为文必须能为古人设身而处地也。《文德》:“凡为古文辞者,必敬以恕。临文必敬,非修德之谓也。论古必恕,非宽容之谓也。敬非修德之谓者,气摄而不纵,纵必不能中节也。恕非宽容之谓者,能为古人设身而处地也!嗟乎,知德者鲜,知临文之不可无敬恕,则知文德矣。”《刘忠介公年谱叙》:“盖学者能读前人之书,不能设身处境,而论前人之得失,则其说未易得当也。”惟有设身处地,方能得古人之旨意。《与孙渊如观察论学十规》:“人不而为古人,不能阅后世之穷变通久,而有未见之事与理,又不能一言一动处处自作注解,以使后人之不疑,又不能留其口舌以待后方掎摭之时出而与之质辨,惟有升天入地,一听后起之魏伯起尔。然百年之后,吾辈亦古人也,设身处地,又当何如?……今请于辨正文字,但明其理而不必过责其人,且于称谓之间,稍存严敬,是亦足以平人之心,且我辈立言,道固当如是耳。”叶瑛《文史通义》注云:“实斋所谓文德,专指作者态度而涉及修养,旨固殊乎前人;而阐发幽微,独参胜义,情尤异乎窃取。刘氏(刘咸圻)平反章说,颇为得之。”此言颇有道理。   章学诚认为,为文必敬、必恕。所谓恕,即知人论世、设身处地。《文德》:“是则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文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圣门之论恕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道大矣。今则第为文人论古必先设身,以是为文德之恕而已尔。”主敬者,心平气摄也。《文德》:“要其大旨,则临文主敬,一言以蔽之矣。主敬则心平而气有所摄,自能变化从容以合度也……主敬者,随时检摄于心气之间,而谨防其一往不收之流弊也……今为临文检其心气,以是为文德之敬而已尔。”故唐爱明认为,“章学诚的‘心诚’主要是指创作时要心平气和,遵从自己内心的召唤,不要放纵自己为外在所牵的诱惑”。   章学诚认为,要做到心平气摄,必须注意养气。《徐尚之古文跋》:“读书广识,乃使义理充积于中,久之又久,使其胸中自有伦类,则心有主,心有主,则笔之于书,乃如火然泉达之不可已。此古人之所以为养气也。”只有养气,为文方可文气充沛。《跋〈香泉读书记>》:“文者气之所形,古之能文者,必先养气,养气之功,在于集义。读书服古,时有会心,方臆测而未及为文,即札记所见,以存于录,日有积焉,月有汇焉,久之又久,充满流动,然后发为文辞,浩乎沛然,将有不自识其所以者矣。此则文章家之所谓集义而养气也。”   章学诚仿其“史德”提出文德之说,融前贤之说一体,对文章创作的态度、道德修养提出一些要求。而这些理论与其史学理论极其相似,可谓史学理论在文章中的运用。   四、文理 章学诚主张文学创作和评论时应严守文德,不仅如此,他还对文章创作本身提出了一些规则。在《文理》及其它篇章之中,章学诚对文章创作规则作了不少精彩阐释。   章学诚首先对当时所谓秘笈五色订本以及归氏(归有光)文章的批判,指出这些不过得古文之皮毛,而未见古人之深处。《文理》:“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古人著为文章,皆本于中之所见,初非好为炳炳,如锦工绣女之矜夸采色已也……此声之所以肖其心,而文之所以不能彼此相易,各自成家者也。今舍己之所求而摩古人之形似,是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西家偕老之妇亦学其悲号,屈子自沉汨罗,而同心一德之朝,其臣亦宜作楚怨也,不亦慎乎。”章学诚认为文自有理,非关于道。《辨似》:“盖文固所以载理,文不备则理不明也。且文亦自有其理,妍媸好丑,人见之者,不约而有同然之情,又不关于所载之理者,即文之理也。”   章学诚认为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要有自我之情,不可机械效颦古人,亦步亦趋。《答沈枫墀论学》:为文之要,“学以求心得”。要做到有物、有情,首先必须博学,再加以亲身实践。《文理》:“学问为立言之主,犹之志也;文章为明道之具,犹之气也。求自得于学问,固为文之根本;求无病于文章,亦为学之发挥……但文字之佳胜,正贵读者之自得。如欲告人衣食之道,当指脍炙而令其自尝,可得旨甘;指狐貉而令其自被,可得轻暖,则有是道矣。必吐己之所尝而哺人以授之甘,搂人之身而置怀以授之暖,则无是理也。”只有亲身实践,方有真见解。《答沈枫墀论学》:“学资博览,须兼阅历……夫博学而不兼阅历,是发策决科之学。……大抵身履其境,心知其意,方有真见解,不用功于实际,则见解虽高,难持也。”《十文古弊》:“传人者文如其人,述事者文如其事。”   除了博学之外,章学诚还强调养气,强调自己感悟。《文理》:“故古人论文,多言读书养气之功,博古通经之要,亲师近友之益,取材求助之方,则其道也……是以学文之事,可授受者规矩方圆,其不可授受者心营意造……只可用以自志,父不得而与子,师不能以传弟,盖恐以古人无穷之书,而拘于一时有限之心手也。”另外,熟知基本规则、法度是为文之基础。《文理》:“律诗当知平仄,古诗宜知音节……时文当知法度,古文亦当知有示度。时文法度显而易言,古文法度隐而难喻,能熟于古文,当自得之。”   当然最重要的是自悟与心得。《文理》:“夫书之难以一端尽也……然使一己之见,不事穿凿过求,而偶然浏览,有会于心,笔而志之,以自省识,未尝不可资修辞之助也。乃因一己所见,而谓天下之人,皆当范我之心手焉,后人或我从矣,起古人而问之,乃曰:‘余之所命,不在是矣。’”在于真性情的表露,而不是无病呻吟。《杂说中》:“诗人抑扬咏叹,则兴于物……要必有为而发,则指月可以示人,如其无病呻吟,虽抽蒲何益亡子邪!每见文士效,无端生慨……千篇一律,貌虽似于古人,义实流于浮泛,歌哭虽股,悲喜何有哉!”《质性》:“求其物而不得也,探其志茫然也,然而皆曰吾以立言也,吾以赋诗也。无言而有言,无诗而有诗,即其所谓物与志也,然而自此引纷纷矣。”   可见,章学诚主张在掌握为文的基本规则、法度之上,应多博学以养其气,多实践以增其阅历,将心得真悟注于文章,方可写出好篇章。   五、清真 为了针砭当代文风与历代文风,章学诚反复强调“清真”。《与邵二云》:“仆持文律,不外‘清真’二字。清则气不杂也,真则理无支也。此二语知之甚易,能之甚难。君家念鲁先生,尝言‘文贵谨严雄健’,夫谨严存乎法度,雄健存乎气势。”章学诚对“清真”作了多方面的解说。《信摭》云:“论文以清真为训。清之为言,不杂也;真之为言,实有所得而著于言也。清则就文而论;真则未论文,而先言学问也。”《乙卯札记》云:“余论文之要,必以清真为主。真则不求于文,求于为文之旨,所谓言之有物,非苟为文是也。清则主于文之气体,所谓读《易》如无《书》,读《书》如无《诗》,一例之言,不可有所夹杂是也。”章学诚将“清真”分而(下转第7版) 

第05版:第六版

明末纨绔子弟张岱传奇人生的启示教育作用

摘要:明末纨绔子弟张岱传奇人生的启示教育作用   今天,大多数学人都知道明末清初的山阴人张岱,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他著作等身,根据他自己的记述和有关资料的记载,就有31种。其中,目前广为流传的就有《陶庵梦忆》 《琅 文集》《西湖梦寻》 《四书遇》 《夜航船》 《快园道古》 《石匮书后集》 《石匮书》等等。此外尚待整理重刊的稿本或刻本还有不少。   另外,为人熟知的,他还是一位纨绔子弟、富二代。以清顺治三年(1646)为界,张岱前期倚靠父祖辈余荫一直过着“浪荡公子”的生活。入清以后的40余年,改朝换代成为他人生的专折点,由富贵繁华的前半生转入贫困凄凉的后半生。作为一个纨绔子弟的张岱,是怎样成长为一位多才多艺、著述等身的文学奇才、文化巨匠的?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一、状元坊张氏发家的艰难经历 关于山阴状元坊张氏始祖张宗盛,张岱《快园道古》卷一“盛德部”记载:“家始祖松庵公,与某人同开药铺。”可见张宗盛是一位药店商人。至伯高祖张天衢、天德,与高祖张天复先后中举做官,家道才开始兴旺。高祖张天复(1513—1574),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历任湖广提学副使、江西右参政、云南按察司副使等职,因与“黔宁王”沐氏冲突,被朝廷“逮对云南”,“累羁侯者月余”。幸赖其子张元忭(1538—1588)千里迢迢奔走云南,万里护行,又单骑奔涉京师申冤,张天复才得以削职无罪释放,家业刚有起色却遭到了第一次沉重打击。时张元忭已中举多年,直到隆庆五年才中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其后历任经筵展书官,廷试掌卷官,管理诰 起草。升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经筵讲官等职。嘉靖后期越俗渐向豪奢,张元忭力持淡泊勤俭之风尚,衣必重浣,饭仅脱粟。“曾祖诞日,大母辈衣文绣,稍饰珠玉,曾祖见大怒,褫衣及珠玉,焚之阶前,更布素乃许进见。”曾祖母“天性俭约,不事华靡,日惟结线网巾一二顶,易钱数十文,辄用自喜。奴持出市,人辄曰:‘此状元夫人所结也。’争售之。”由于坚持勤俭持家之风,张氏家业渐趋兴旺,遂在府山脚下兴建了三层五间的豪宅。万历十六年(1588)张元忭英年去世,县官报复,田产为豪家夺走,张汝霖兄弟不敢阻止,家境又渐趋衰落。   祖父张汝霖(1557—1625)在曾祖严格督导下,博览群书,然而因为字写得丑拙而乡试多次失利。父亲去世后种种情景,反而激励了时年30岁的他发愤读书,练习书法的志气。他把自己关在龙光楼上,用绳子传吊食物,这样足足坚持了三年。万历十九年(1591)本来准备参加乡试,不料母亲去世,为此利用在家服丧的机会,又重上龙光楼,认认真真又读书三年。万历二十二年(1594)以南京国子监生资格参加乡试,本拟置解元,因避岳父朱赓之嫌,定为第六名举人,第二年成进士,初授清江知县,旋调广昌知县。以后历任山东副使、贵州提学、广西参议、湖南右参议、福建按察副使等职,家境渐趋富裕,遂以“筑 园于龙山之麓,啸咏其中”,或“颇蓄声伎,磊块之余,则以丝竹陶写”。   父亲张耀芳(1574—1632)在祖父督促下,“惟读古书,不看时艺”,“沉埋于帖括中四十余年”,“不事生计,薪水诸务,一委之先宜人。宜人辛苦拮据,居积二十余年,家业稍裕。”张岱母亲为了安慰父亲屡赴乡试不举的压抑情绪,转移其注意力,遂大兴土木造楼船,采买戏童,组织家班演戏。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以副榜贡谒选山东鲁献王长史。   可见,山阴状元坊张氏是通过四代官宦长期的资产积累才成为富贵之家的。   二、张岱既有纨绔子弟的恶习,也有高深的文化品位 张岱在生活早期,吃喝玩乐,备极奢华,样样在行,件件求精。他和其他一些晚明文人一样,视“岁月如花”,“生平贪恋光景”,珍惜个体生命,耽乐世俗繁华生活。他不仅讲究物欲享受,同时也追求精神愉悦,他讲究吃,自诩:“越中清馋无过余者,喜啖方物。……远则岁致之,近则月致之,日致之。耽耽逐逐,日为口腹谋”。但他并不停止于口腹之欲,还能细致地品尝各种食品的色香味形之美,而且现诸诗文,如写有《咏方物二十首》,赞美“雪腴岁月色,璧润杂冰光。香可兄兰雪,甜堪子蔗霜”的杭州花下藕,研读古今食谱食典之类书籍,整理修订祖父张汝霖《 史》为《老饕集》,使饮食成为一门学问。他也讲究喝,虽然他不喜欢喝酒却嗜茶,自称“茶淫”,深知茶理,对种植、采摘、制作、保存等了如指掌,对泡茶之水的色、味、产地也分辨入微,令当时南京著名茶道专家闵汶水叹为知己。说到嫖,他与当时的一些女名伶也有染,和曲中勾栏人物如顾眉生、董白、杨元、杨能、李十等秦淮名妓交往颇深,著名的调腔演员朱楚生是张岱家中常客,他曾“携楚生住不系园看红叶”,常至“秦淮河河房便寓,便交际,便淫冶”,与姬侍王月生、顾眉、董白、李十等牛首山打猎。他也曾爱博,与“仲叔、秦一生日携古董、书画、文锦、川扇等物”。后偶阅“有言唐玄宗以酉年酉月生,好斗鸡而亡其国”的稗史遂止。除斗鸡外,“臂鹰、六博、蹴、弹琴、劈阮诸技”,靡不为之。他更爱玩,曾说:“余少爱嘻游,名山恣探讨。”他嘻游的地点专注于江南繁华的都市,如浙江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台州,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京,安徽的芜湖,山东的泰安、兖州,还有上海的松江等地。居住时间最久的,除家乡绍兴域外,就数杭州了。知己王雨谦在 《西湖梦寻序》云:“张陶庵盘礴西湖四十余年,水尾山头,无处不到。湖中典故,真有世居西湖之人所不能道者,而陶庵道之独悉。”因为这些城市经济发达,文化昌盛,绮丽的湖光山色,丰厚的历史人文积淀,社会新思想活泼开放,形形色色的市井人物,炫目新奇的世俗风情,与“极爱繁华”的张岱十分对味,因此使他心醉神迷,念念不忘,见诸梦寐。张岱懂得利用家庭给他营造的优裕环境享乐,也善于享乐,将生活与艺术和学问结合在一起,故而吃能吃出文章、学问,玩能玩出名堂、艺术,具有不一般的文化品位。   三、好学习,认真落实祖父关于读书的训导,具有兴复家国的担当精神 张岱作为张家的长房长孙,自幼起就深得家族的关爱,父叔辈、外公和三位舅舅皆长年累月生活于书室,孜孜不倦地奔波于科举之途,谈的话题皆是书中之事,周围环境的耳濡目染,使得幼小的张岱十分喜爱读书、习字、属对子,养成了思考的习惯,而且反应敏捷。为此祖父也有意让张岱长见识、练胆量,遇见有贵客来访,或者外出会见贵客,总要带上这位长孙。张汝霖从万历三十四年(1606)落职闲居至万历四十二年(1614)起用的近十年时间里,对张岱的成长极为关注。张家藏书有三万余卷,当面鼓励张岱说:“几个孙儿当中,只有你最喜欢读书了,你要读书,随时可以带去看。”同时又反复告诫:“凡看经书,未尝敢以各家注疏横据胸中。正襟危坐,朗诵白文数十馀过,其意义忽然有省。间有不能强解者,无意无义,贮之胸中;或一年,或二年,或读他书,或听人议论,或见山川云物、鸟兽虫鱼,触目惊心,忽于此书有悟。”其后,他在阅读《左传》《国语》《史记》《汉书》和《论语》《孟子》《庄子》等诸子史籍过程中,将不认得的难字、奇字写在卡片上,将人名、官爵、年号、地名等有关资料分门别类,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旁杂三教九流、诸子百家、人伦政事、礼乐科举、职官考古、花卉草木、日用宝玩、方术技巧等共计20个大类,130个子目,4000多个条目,后来编辑成为《夜航船》,俨然是一部百科全书。可见张岱读书是十分认真细致的,是严格遵循祖父关于如何正确读书的训导的,因而打下了坚实的文字和知识基础。   张岱也有复兴家族荣耀、继承列祖事业的追求。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补天之志”,希望自己成为一块能派上大用场的炼石。自少拜黄汝亨为师,学习八股文写作,又得到同乡陆景邺先生的精心指点,成为“少工帖括”的神童,16岁就中了秀才。他曾说:“余好举业,则有黄贞父、陆景邺两先生,马巽青、赵驯虎为时艺知己。”为准备参加乡试,天启四年(1624)他与赵介臣、陈洪绶、颜叙伯、卓珂月及胞弟平子于杭州西湖岣嵝山房闭门读书七个月,天启七年(1627)在会稽山天瓦庵读书,崇祯八年(1635)再次参与乡试。这次考试自我感觉良好,三场答卷都写得不错,却因为疏放,试牍不合规范而再次被罢黜。他十分气愤抑郁,特地将自己抄录带出的试卷翻刻,送给有关知己评论;又以第三者身份评论试卷,发泄不满;同时又写信给挚友祁彪佳诉说自己的不幸。冷静之余,他联系自身经历感受,汲取了其父沉埋于帖括之中40余年,双瞳既 的教训,果断“金盆洗手”,抛弃八股科举这块敲门砖,并从理论上反思批判八股科举制度。他说:读书人一旦浸润八股,“则心不得不细,气不得不卑,眼界不得不小,意味不得不酸,形状不得不寒,肝肠不得不腐。”形象地揭示了八股科举制对士子个性的压抑和束缚,触及了它的主要弊端。使他对明季黑暗现实、官场腐败、科举制度的弊端,有了清楚认识。他痛愤天下才士多遭压抑而不获拔识,“世间珍异之物,为庸人所埋没者,不可胜记”;痛悼亡友“具用世大才,生不逢辰,贫病相寻”“徒厄塞终身”“鲠咽而死”,把矛头直指当时的社会政治。为此他弃绝科举功名,专注于自己爱好的事情:一方面,继续游历江南名都剧邑,访胜迹,探山水,观风俗,察民情,广交名人畸士及市井人物;另一方面,潜心研究学问,发奋著书立说。年近五十,业已或正在撰写的著述如《古今义烈传》《四书遇》《史阙》《茶史》《老饕集》等十余种,明史《石匮书》的编纂也上手多年。他还十分关心家乡的公益事业,上呈子疏通市河,倡修龙喷池、龙山文帝祠、杭州西湖旁的岳庙岳坟,与祁彪佳一道赈济灾民等。   张岱的败家源于明朝灭亡、清军进攻绍兴,为支持鲁王监国政权,他不惜“尽鬻家产,招兵三千余人,率领郑遵谦长子懋绳,原任副总兵鲁明杰前来护驾”,又“自措囊中,并贷典户,措银一千六百两,与裘尚为千日粮。”“年近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以至入清后成为无房无田地的城市贫民。就在这种极端困苦艰难的情况下,“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支撑他存活下来,继续完成“存国史”即“存明”“复明”的《石匮书》巨著。   张岱具有坚贞不屈的伦理操守与平和能乐的处世方法,处贫困而不改遗民志节,很少与清廷官员来往;他参与浙江学政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的修撰,那是出于编纂《石匮书后集》的需要。一向不懂稼穑之艰难的他,居然在年近古稀之年以力田自励,亲自从事担粪种植果蔬和舂米的繁重农活,“烧钱饯穷鬼,酹酒蜡文心。”“一贫直至此,回想反开颐。”豁达乐观,诙谐幽默,不改其乐,笔耕不辍,在人格、学问、文章等方面达到人生的顶点。   四、纨绔子弟张岱的警示教育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物质的、文化的生活普遍得到了提高,不少家庭迈入了小康水平。如何教育富裕家庭的子女,也就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课题。我觉得利用历史上纨绔子弟正面的典型事例,如明末张岱的传奇故事,对他们进行具体的生动的教育,是能够收到好的效果的。在张岱身上集中体现了如下几点精神,具有警示教育作用。   (一)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练就过硬的本领。张岱在少年时代就立下“补天之志”,希望成为一块能派上大用场的炼石,为此拜祖父之友黄汝亨为师,学习八股文写作,以后又得到同乡长辈陆景邺的精心指导,成为“少工帖括”的神童。他自幼遵循祖父教诲,不读朱注,摆脱权威束缚,以我为主,突出知性主体精神。他好鲜衣美食、好梨园鼓吹、好繁华美婢,也好交游,对于戏曲、古琴、书画、茶艺、古玩、民间工艺等诸多技艺皆有涉及,见闻博洽,知识面十分广泛,又有自己十分喜爱深入研习的方面。张岱的前半生利用了家庭给予的优厚生活条件享尽快乐,但他没有汩没其中而迷失自我,而是按照既定的人生目标,充分利用张家几代经营贮藏的大量图书资料,充实自己;并且他勇于实践,从22岁始就陆续编纂了《古今义烈传》《史阙》和《徐文长遗稿》。认真细致阅读了 《左传》《国语》《史记》《汉书》《后汉书》和《论语》《孟子》《庄子》 《荀子》《韩非子》等史籍和诸子,以后又通过与名人交游和名山大川、江南繁华城市的游历,使他获得了许多真才实学,为其后来从事历史巨著《石匮书》的编纂,《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 文集》小品文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热爱朱明王朝,富有担当精神,敢做时代的奋进者、奉献者。张岱的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四代都在朱明王朝做过官,他自己深受晚明城市繁华和文化新思潮的浸润洗礼,耽乐世俗繁华生活,热爱美好人生。随后亲身经历了国破家亡血与火的烹炼,基于对朱明王朝不可避免覆亡时局和南明诸王犹如一团触手即碎的腐肉的清醒认识,仍然毁家纾难,尽鬻家产,招兵三千余人,率领郑遵谦长子懋绳、原任总兵鲁明杰武装,又自措囊中,并贷典户,措银一千六百两,与裘尚 为千日粮,据守嵊县县治,全力支持鲁王朱以海监国绍兴,以不可为而为之。清军进驻绍兴,他曾想以一死了之。“然余之不死,非不能死也;以死为无益之死,故不死也。以死为无益而不死,则是不能死,而窃欲自附于能死之中,能不死而更欲出于不能死之上。千磨万难,备受熟尝。十五年后之程婴,更难于十五年前之公孙杵臼,至元二十六年之谢枋得,更难于至元十五年前之文天祥也。”张岱之不死就是出于修纂明史《石匮书》的文化担当精神。他要自觉地承担家族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全面总结朱明王朝盛衰兴亡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这也是遗民文人寄托故国之思的精神依赖。他多次表白:“欲引决,因《石匮书》 未成,尚视息人世。”“但恨 《石匮书》,此身修不足。”入清以后,“家以此亡,身以此困,八口以此饥寒,一生以此贫贱”的张岱,亲自参加养蚕、养鱼、舂米、担粪的体力劳动。因为“崇祯朝既无《实录》,又失《起居》,六曹章奏,闯贼之乱尽化灰烬;草野私书,又非信史。”被迫参与谷霖苍《明史纪事本末》的撰写,方得出入谷氏著书处,利用谷氏收藏的资料,继续从事《石匮书》的撰写。为了搜集信史,他还上三衢,入广信,采访明朝遗老。就是在这种颠簸流离生活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张岱以惊人的毅力,孜孜,“五易其稿,九正其讹,稍有未核,宁阙勿书”,终于完成了《石匮书》和《石匮书后集》的编写。在诸多《明史》版本中另立一帜。与《石匮书》“存明”“存史”作用一样,《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的“两梦”和《琅 文集》,也有“存明”“怀明”,委婉形象地表达他对明王朝缅怀痛惜、保存国粹的强烈思想感情。《陶庵梦忆》明显受到《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的影响,他以生动、炼达的文字描写了晚明江南城市工商业的繁华,市民文化蓬勃发展,民间艺人和能工巧匠以其精湛的技巧实现其人生价值追求,充分揭示了晚明江南新兴资本市场和市民阶级的崛起。《西湖梦寻》也受到刘侗《帝京景物略》和《西湖游览志》的启迪,他是以西湖的自然山水、园林、寺庙以及岁时节俗和社会风俗,展示晚明杭州西湖的繁华热闹,以及文人士大夫的人生态度,与入清后的残破、冷寂的西湖作对比,从而表达对晚明西湖的怀念、留恋深情。《琅 文集》中则有状元坊张氏家族的发家史,张岱自身的成长史的记载。抛开“两梦”“琅”本身具有的“存明”“怀明”的创作倾向不论,其中以精细的笔触、生动的事例形象再现了晚明江南新兴资本市场和市民阶级崛起而言,“两梦”和“琅”都具有开创性的文献价值,以至人们研究晚明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就不得不举“两梦”中的事例,而研究张岱则不得不阅读《琅 文集》。在此,我们不得不感谢他为我们奉献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三)审时度势,推崇大智慧、大经济、大学问的理想人格。张岱承袭了王阳明“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积极用世精神,十分重视日常生活实践功夫,推崇以大智慧、大学问、大经济权衡人物品格。他赞赏“慧业文人”,并以此自许。他的著作堪称智者之作,常在不经意间忽发奇思妙想,闪现灵光智火,不时涌现出妙语隽言,机智又含谐趣。张岱谈道论学治生强调审时度势、能动能变,主张“古之成大事者,必审于时势之当然,又察夫己之所履,于是得其一说而执之,可以无患。”“故《易》之为用,不可以不变,而又不可以不善变。……善变者,乘机构会,得之足以成大功;不善变者,悖理伤道,失之足以致大祸。”他鄙视不通经济世务、只会死啃书本的“章句之儒”,尤其厌恶宋元以来空谈性命、装模作样的假道学。一部《夜航船》显示了他的博学。入清后,他几乎不与清廷官员来往,出于编纂《石匮书后集》的需要,不仅参与《明史纪事本末》的编撰,还以五百金出售《石匮书》手稿,为其后来在项里营建生圹、建构厂屋、置买田地,改善了晚年的隐居生活。   张岱还从明亡后艰难的生活经历,清朝统治者施加的巨大政治压力的体验中,认识到“‘忍’之一字,原是英雄大作用处。”“做事第一要耐烦心肠,一切跌磕、蹭蹬、欢喜、爱慕景象都忍耐过去,才是经纶好手。若激得动,引得上,到底结果有限。忍耐、冷静地处事。”清康熙初年,由于“通海事件”爆发,清政府采取血腥镇压和高压的文化政策,追查搜捕,张煌言、魏耕、钱缵曾等先后被捕,杀害于杭州,庄廷龙《明史》案发,因此案被杀者达70余人。面对如此白色恐怖的信号,张岱预感私修明史有可能被告发的危险,为此,他于康熙四年(1665)预营生圹于项里鸡头山,写下了《自为墓志铭》,一旦牵连,就以生命殉之,绝不丧失民族气节。由于《石匮书》早在顺治十三年(1656)公之于众,其中也无违碍文字,张岱只是虚惊一场,但有备无患,足见张岱忍耐冷静处事之能力。

第06版:第七版

浅述季本的《诗经》观

摘要:浅述季本的《诗经》观   季本(1485—1563),字明德,号彭山,会稽人。季本一生著述很多,其中《诗说解颐》是季本研《诗》专著,共四十卷,近四十万字,包括《总论》 《正释》 《字义》三部分,《总论》是全书的纲领和思想主导,本文主要从季本《诗说解颐·总论》出发,结合其他著作,考察季本的《诗》学观念,探讨其在《诗经》研究过程中所体现的强烈的“正经”意识。   一、季本《诗经》观的核心 季本在 《诗说解颐·序》 开篇说道:“《诗》遭秦火,全经不存,世儒收拾于煨烬之余,缀为三百五篇之数,非古经也。”明确表示当世《诗经》与先秦时期的《诗经》存在很大差异,因为在经历秦始皇焚书的劫难之后,先秦时期结集成册行之于世的《诗经》即季本所称“古经”已经不是原来的面貌了。季本所谓的“全经不存”,考察其在整部《诗说解颐》及其他著作中的论述,应该是指诗篇佚失而整部诗集不足三百篇之数、诗歌编排次序错乱、个别诗歌作品的章句划分不确等情况。汉代儒学家为了恢复“古经”的面目,凑足三百五篇之数,收集了一些逸诗,重新编排整理,从而增补出了一部新的《诗经》。从汉代至季本所生活的明代中期,经学家都是在这个版本的基础上展开论述与探讨,形成了所谓的“诗经汉学”“诗经宋学”的传统。既然对研究对象的真伪都产生了怀疑,那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研究成果自然需要重新检讨了。季本的《诗经》研究正是由此展开,其对经文的训释、诗旨的阐释、创作手法的分析、《诗经》基本问题的讨论、对汉学、宋学的批判等等,都是在这个前提下进行的。他努力摆脱汉宋藩篱,突破权威,致力于对“古经”的恢复与还原,在此基础上建构了独特的解《诗》体系。为了行文方便,我们暂且称汉代所流传下来的《诗经》版本为“今本”。季本所认同的古本是秦火之前,经过孔子整理的古本,他称之为“古经”。努力恢复“古经”,是季本《诗经》研究的核心。   二、“正经”的指导思想 秦火之前的“古经”是什么样子的?毕竟从汉至明,只有“今本”传世,没有其他的版本可以用作参考或是用来证伪,但是季本认为“古经”不是无迹可寻的。“古经”虽然不存,但是周代编辑与整理“古经”的目的可以确定,编纂古本的指导思想还可以追寻。以最初《诗经》结集的目的和功能来考察“今本”,可以检测出其背离圣人之意的部分。   (一)《诗经》的性质与功能。《诗经》是周代礼乐文化的产物,它不单单是一部具有文学性质的诗集,而是一部具有政治、道德、伦理、哲学以及审美、文化教育意义的著作。从西周到春秋,经过多次编辑而成,是周王朝的官方行为,体现了周代统治阶级的意志,具体的执行者应为周王朝的乐官,编辑目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为了弘扬与效法前代圣王的治国之道,即“法文武成康之遗风”,从典礼仪式用乐的考虑出发,“兴正礼乐”以再致盛世;二是“观民风,知得失,自考正”,即采诗观风与献诗讽谏。可见,诗篇的创作与《诗经》的编辑最开始就关乎政治。《诗经》同时也肩负着教化的功能,是周代贵族学习文化知识的教科书,对塑造周代贵族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品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到了孔子所在的春秋末期,面对“礼崩乐坏”、天子失统的现实,孔子决心恢复周礼,因此对包括《诗经》在内的经典文献进行了整理,使“雅颂各得其所”,让《诗经》再次肩负起文化承传与修复世道人心的使命。季本对《诗经》这两种预设的功能了然于心,尤其肯定孔子对于《诗经》“教化”意义的发展,他于论著中多次强调“诗教”的意义,如:“诗之为教,所以感发人心。故为之音韵以咏歌之,使可听,又作者之志公正无私。其辞清而不杂,则其入人尤易也。”因此,《诗经》所录诗篇是否能反映王朝政治,是否是雅歌,是否能明是非之心、感发人得性情之正,成为检测“今本”的重要原则之一。   (二)季本“正经”的理论基础。季本认为部分“古经”是可以从“今本”中还原的。“《诗》学之失传久矣,所幸遗经尚存,是非具列,即其辞而?绎之,以意逆志,当自跃然于心目之间,岂待传注而后明哉!今于诸篇下首标经旨,不尽用旧说也,庶以见其意不远于经文而可求焉。”“《诗》学之失传久矣”,即指“今本”《诗经》已非原来的面目,再加上汉代以来学者对《诗经》所作出的种种阐释建设,致使《诗》学偏离了作诗者与编诗者的本意。“所幸遗经尚存,是非具列,即其辞而?绎之”,但是我们可以从现在的《诗经》传本中还原古本的面貌。而且,对于诗意的理解也应该抛弃前人传注的说法,直接深入经文,按照“以意逆志”的方法,立足于文本“而求”,去探求作诗者与编诗者的本意,从而对“古经”进行恢复。   尊奉先秦时期《诗经》结集的目的与功能,并立足于经文本身,季本的“正经”工作就此展开。这个“正经”过程分两个层面进行,一是以重新阐释诗旨为主,对单个具体诗篇的还原;一是将《诗经》作为一部诗集,对其整体面貌的还原。对单个具体诗歌作品的还原,是还原整部诗集面貌的基础,但考察诗集整体面貌也会影响到对个体诗篇的理解,两个层面之间相辅相成、互为依存。以上“正经”工作构成了季本《诗经》研究的基本框架。   三、具体诗篇的还原 对具体诗篇的还原,包括字词训诂、章句音韵、主旨阐释、创作手法等,季本于《诗说解颐》中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其中,在字词训诂、揣摩文意的基础上对诗旨的研究与还原是最关键的。季本不认同汉代董仲舒提出的“诗无达诂”的观点,坚持对诗旨的理解要回归作诗者的本意,对汉儒和宋儒各种说法的批评与修正都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   汉儒的《诗经》阐释担当着强化政权合法性、构建新王朝大一统意识形态与复兴文化传统的时代重任,主要为汉王朝政治服务,便成为他们解《诗》的立场。在这种历史语境下,汉儒更注重挖掘诗歌所指涉的具体历史事实,通过夯实诗本事而推演诗义,即“以事解经”与“以史解诗”。朱熹研究《诗经》的宗旨与立场在于阐发其理学观念,他以义理解诗,以道德伦理评价诗歌本事,重视个体心性修养,将人伦与天理紧密结合起来,在修身致理的同时和谐家庭、人际、政治之间的关系,以正人心,诛贼党,实现家庭和睦,国家兴盛、天下太平的政治理念。因此,在“正经”观念指导下,对具体诗篇的研究,季本大力破除汉儒过分落实具体事件,牵强附会诗意的做法,同时也努力突破朱熹对《小序》不敢大胆否定,过度宣扬天理学说的解释。季本客观地分析汉儒、宋儒的得失,比起以往更加立足于经文本身,因此提出了很多更加合理更加精辟的看法。以下试举二例:   (一)《豳风·七月》 《小序》:“《七月》,陈王业也。”   《诗集传》:“周公以成王未知稼穑之艰难,故陈后稷、公刘风化之所由,使瞽 朝夕讽诵以教之。”   《诗说解颐》:“豳人以农桑为业,以忠爱为心,故作此诗以自序其勤力诚心之事也。”   从文词内容来看,《七月》是一篇典型的农事诗,描写了古代人们一年四季的生产劳作与生活情况。《小序》仍然从王道政治出发,附会本诗是陈王业的。朱熹不但赞同《小序》,并且进一步说明是周公陈述后稷、公刘的风化来教育成王的。季本的解释与王道、政治、风化无关,只从诗歌本文出发,认为是豳地人民自述农桑之事,表达了其尽心农事的情感。   (二)《邶风·谷风》 《小序》:“《谷风》,刺夫妇失道也。卫人化其上,淫于新昏而弃其旧室,夫妇离绝,国俗伤败焉。”   《诗集传》:“妇人为夫所弃,故作此诗,以叙其悲怨之情。言阴阳和而后雨泽降,如夫妇和而后家道成。故为夫妇者,当黾勉以同心,而不宜至于有怒。又言采葑菲者,不可以其根之恶,而弃其茎之美,如为夫妇者,不可以其颜色之衰,而弃其德音之善。但德音之不违,则可以与尔同死矣。”   《诗说解颐》:“时有宠新妾而弃其妻者,其妻不忍去,故作此诗,以叙其悲怨之情也。怨而不怒,可谓贤妇人矣。但诗中以泾渭为喻,则泾渭者,周畿内之水也,诗人咏物,多述土风,卫人不应远引泾渭,东莱吕氏虽为之解,亦似强求。意者其为《王风》之杂欤!”   《谷风》显然是一篇被弃女子诉苦之诗,诗篇以弃妇的口吻娓娓道来,叙述沉痛,将无辜被弃的心痛与震惊表达得淋漓尽致。《小序》谓刺夫妇失道,是在对诗意的理解上发挥诗歌讽谕的功能,依然是从政教的角度考虑的。朱子的理解比较切合诗旨,但是又引申到夫妇和而家道成,如阴阳和而雨泽降等等,将人伦与天理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其以理解《诗》的阐释立场。季本采纳了朱熹的意见,认为此诗是被弃的妻子不忍离开夫家而作的弃妇诗,但同时指出“怨而不怒”,反映了其对孔子“温柔敦厚”诗教思想的采纳。此外,季本对此篇的阐释值得重视的是以诗中出现的地理名词来推断诗作产生的地域。诗中言及泾渭二水,此二水在王畿之内,卫人地处河南,作诗似不应援引方域之外的风物,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反映了季本解《诗》全方面的考量。   四、《诗经》整体面貌的还原 在整体面貌的还原上,第一个问题就是确定篇目,需要辨明“今本”中有哪些是汉儒后添加进来的,非“古经”中的篇目。根据西周及孔子之时的采诗目的与编选原则,“淫诗”是绝对不应该存在于《诗经》中的。这一点季本曾作过明确的论断,如“淫辞不可以为讽,邪辞不可以为正,谀辞不可以为公,但秦火之后,诗篇错乱,多失故序,而又杂以里巷狎邪之言,则其义始不明矣。”《小序》对各首诗进行历史叙事化的解读,为“淫诗”入集强行作解。朱熹承认“淫诗”的存在,认为其可以作为反面教材,具有“惩创人之逸志”的作用,来解释其被编入《诗经》的合理性。季本不赞同这两种观念,从孔子的诗教传统出发,认为“淫诗”出现在《诗经》中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第二个问题是篇目的分类和排序。“今本”《诗经》共305篇,按照《风》 《雅》《颂》三个部分排列,季本认同“古经”也是按照这个体例编排的,但是他对“风”“雅”“颂”重新进行了诠释,提出了与汉儒稍异的定义,树立了诗篇移易的标准,从而为重新安排某些诗篇的位置提供了可能。季本解释“风者,讽也……有嘉人之善而感动良心者,有刺人之恶而感动耻心者”。《诗序》中有言:“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两种论述意思基本相同,都认为“风”有教化功能。季本解释“雅”,则直接引述《诗序》“雅者,正也。”季本对“颂”的解释比较详细:“颂者,容也,公也,臣子形容功德之辞,有称颂先君之德而追思者,有称颂时君之德而祝愿者。”《诗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两种论述也基本相同,强调对君王功德的称颂与赞美,《诗序》强调“以成功告于神明”,而季本点出了对“时君”,即诗歌创作时期的当朝君王功德的称颂。季本还对“风”“雅”“颂”的作者身份和使用场合进行了讨论,他将诗歌分成两类,一类是私下讽谕的,属于民间的,即“风者,讽也,民俗私相咏歌之辞”;一类是当面公开告戒之辞,使用于官僚之间的,即“雅者,正也,彼此面相告戒之辞”,“容也,……皆公言也,亦面陈而非私讽”。大小雅的划分也是从使用场合和使用者的身份来区分的,“有官僚规诉而属于小者,有君臣训谕而属于大者”。《诗序》是以政之大小来区分大小雅,虽然两种区分都与政治联系,但是关注点不同,《诗序》关注诗歌内容与主旨所反映的政事内容,而季本关注作诗者的身份与创作目的、使用及针对的人群,即创作者和受众之间的关系。对于《雅》的使用对象和场合,季本还补充说:“雅者,正也,面相告语之正论也。谓之《小雅》,乃父子、兄弟、朋友、夫妇之正论;谓之《大雅》,则朝廷君臣之正论,故用之朝会,用之燕飨,用之赠送,用之慰劳,各有攸宜,而非若《风》之可以随所用也。”   由上可知,季本的诗篇分类标准为:安排在《风》中的诗篇应该是有关于讽诵教化的,民间私下咏歌的作品;安排在《小雅》中的诗篇应该是臣子之间公开当面相告戒的雅歌;安排在《大雅》中的应该是君臣之间公开训谕的雅歌;安排在《颂》中的应该是公开称颂先君或时君之德的作品。根据这个标准,季本将一些诗篇的分类位置做了调整,如《四牡》是一篇征夫思念家乡的诗歌,季本同样认为抒发的是周之征夫劳于王事,不得归而思其父母之情,应当由《小雅》入《王风》;《天保》是一篇臣子歌颂君王的诗歌,季本以此为臣下美君,颂时君之作,所以应当由《小雅》移入《周颂》;《菁菁者莪》是一篇称美贵族君子的颂歌,季本认为此诗是人君得贤爱乐而作,那就属于君臣之间的雅歌,应该从《小雅》移入《大雅》。季本认为应当重新分类和移易位次的共有80篇,接近于《诗经》总数的四分之一,调整的规模还是很大的。这80篇中,除了根据“风”“雅”“颂”定义而重新调整的,还有由诗旨而推测出作品时代而进行调整的;由内容而推测出作品产生地域而进行调整的;由考证作者国别而进行调整的。   此外,季本可能也认识到了“风”“雅”“颂”无论从作品反映的内容来分类,还是从使用场合、功能上来分类,界限都比较模糊,以至于很多诗篇就较难归类了,所以他提出了相兼说。“《风》 《雅》 《颂》体亦有相兼者,如《崧高》列于《雅》而曰‘其风肆好’,是《雅》兼《风》也,但以作者本在《雅》,非私讽之辞,则不可以为《风》。他如《 鸠》之有颂辞,是《风》兼《颂》也,但以作者本在《风》非面陈之辞,则不可以为《颂》,亦各从其类而已。”诗体可以相兼,如《大雅·崧高》兼有《风》体,但是受作者的身份(贵族或平民)和讽诵的形式(面陈或私讽)的限制,使得他们仍然留在原来的分类里。   五、结语 虽然季本力图还原“古经”,但《诗说解颐》在撰述体例上并没有打破《诗经》原来的体例,既没有把他认为的“淫诗”直接从诗集中剔除,也没有变乱《诗经》的次序,只是于各篇之下说明应该移入的位置,不同于何楷等学者直接在著作中打破《风》 《雅》 《颂》的体例,按照自己的想法对305篇重新分类排序。这说明季本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尊重传统的,明了由于历史的发展,想要完全复归“古经”原貌并非人力可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去探求圣人之遗志,以期推动学术的发展。季本的弟子徐渭评价《诗说解颐》说:“其志正,其意远。悉于经而不泥于旧闻,深有得于孔子之遗言,有裨后学。”这个评价是客观而精到的。对季本而言,《诗经》是“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在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驱动下,努力透过历史流传的经典文本,体认圣人思想精髓,揭示经典中原有的观念,目的在于为明代发展提供思想坐标,将《诗经》中的圣人之道与明代社会的思想潮流关联起来,藉由历史文本的阐释来承续文化传统、规范现时世界。

章学诚的文学思想

摘要:章学诚的文学思想 (上接第5版)论之,“清”主要指文辞,文辞要纯洁不杂。“真”主要指内容,内容要“言之有物”,要“实有所得”。   章学诚多次强调“清”,具体而言,包括体式纯和辞洁气纯两方面。文体众多,创作时应该注意文体之别,严守文体之规。时代不同,文体亦各异。《信摭》云:“文有一时体式,今古各不相袭,犹书法之真草篆隶不相混也。”《乙卯札记》:“时代升降,文体亦有不同,用一代之体,不容杂入不类之语,亦求清之道也。”文体不同,其特点亦各异。《〈韩诗编年笺注>书后》:“大抵学人之诗,才人之诗,诗人之诗,文人之诗,各有所长,亦各有其流弊。但要酝酿于中,有其自得,而不袭于形貌,不矜于声名,即其所以不朽之质……性灵,诗之质也……音节,诗之文也。”《陈东浦方伯诗序》:“诗有别长妙悟,非关学识云云。”   体式纯之后,还要求文辞和文气纯洁。《评沈梅村古文》:“至于古文之要,不外清真,清则气不杂也,真则理无支也,理附而辞以达之,辞不洁而气先受其病矣。辞何至于不洁?盖文各有体,六经亦莫不然,故《诗》语不可以入《书》,《易》言不可以附《礼》,虽以圣人之言,措非其所,即不洁矣,辞不洁则气不清矣。后世之文,则辞赋绮言,不可以入纪传,而受此弊者乃纷纷未有已也。”《与石首王明府论志例》:“未有不洁而可以言文史者。文如何而为洁?选词欲其纯而不杂也。古人读《易》如无《书》,不杂之谓也。同为经典,同为圣人之言,倘以龙血鬼车之象,而参奥若稽古之文,取熊蛇鱼 之梦,而春王正月之次,则圣人之业荒,而六经之文且不洁矣。”   章学诚虽然强调文辞之“清”,但并非一味地固守此教条,同时认为可依据创作实情而作此变通。《与陈观民工部论史学》:“古语不可入今,则当疏以达之;俚言不可杂雅,则当温以润之。辞则必称其体,语则必肖其人。质野不可用文语,而猥鄙须删;急遽不可以为宛辞,而曲折乃见;文辞须从公式,而案牍又不可徇,骈丽不入史裁,而诏表亦岂可废!此皆中有调剂,而人不知也。”章学诚并对混杂不明的文风作了不少批判。《评沈梅村古文》:“词人绮语横入古文,背义害理者,盖不少矣。”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章学诚以史学为基础,以史学理论为指导,对文章之学作了不少阐释,其强调文章经世致用,强调文德,强调文理等,都明显带有其史学特征,其“清”的强调与其淡泊人生态度有关,亦与其史学并多少有一定联系。一句话,以史统文是章学诚文章学的主要特征。

第07版:第八版

陆游笔下的鉴湖村落

摘要:  陆游晚年长期生活在鉴湖畔的三山村,经常步行湖畔,或乘舟游览鉴湖及湖畔各地,因而写了不少鉴湖村落、市集诗。本文只选部分,作一简单的介绍。  鉴湖风光以壶觞、仁让堰和湖塘三段为最佳,而且这三处离陆游的居所三山都很近,因而这在陆游的诗中都有描

不同装烧模式下的越瓷残留印痕分析

摘要:不同装烧模式下的越瓷残留印痕分析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越窑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手工制瓷作坊,东汉起生产成熟青瓷,至北宋末南宋初期停烧,前后连续生产青瓷千余年。浙东宁绍地区是越窑的核心分布处,唐宋时期曾生产“秘色瓷”上贡朝廷,一度成为国内青瓷的宗师。越窑自晚唐起通过海运向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大规模出口青瓷,成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早期贸易的重要商品。通过大规模的越瓷输出把中国文化源源不断地传播到世界各地,逐渐确立了中国制瓷技术的高势能地位,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沿海国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窑消失至今已经过去八百余年,然而,越窑手工制瓷工艺却给我们留下丰富的精神文化,每一件越瓷都是不可多得的手工艺孤品,从越瓷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浙东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目前市场上存世越瓷并不多,而仿品很多,要鉴定越窑青瓷器的真伪的话,区别器物表面留下的窑具装烧印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一、固定托珠间隔叠烧的东汉越瓷印痕 越窑装烧在不同时代使用不同窑具,早期印纹硬陶、原始瓷装烧只有间隔窑具,没有窑床垫具,坯件都贴床而烧。考古发掘显示,商代发现的时间最早越窑——上虞严村龙窑,“窑内的器物是直接置于窑底的”,春秋时期,绍兴富盛长竹园窑发现“还没有创制垫底窑具”,直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萧山前山窑址才发现有简单垫具存在。因此,商周时期越窑装烧的瓷器底部总有沙粒粘结,瓷器的下半部分因火焰难以到达,总是出现生烧现象。春秋后期,以不规整圆珠作为间隔的窑具开始出现,越窑进入垫具、间隔窑具相结合的叠装裸烧时代,这一装烧方法可极大地提高了窑炉的空间利用率。从已发掘的春秋战国窑址中,发现位于上层叠烧的小件器物内底有不规则的泥点痕迹,且釉层剥落比较严重。   秦汉间延续春秋时的装烧方法,器物间使用托珠作为间隔叠烧,由于几个坯件在装烧时出现重力挤压的缘故,存世器物常在内、外底均可以发现有不规则的泥团状印痕;东汉中晚期起,托珠仍然是越窑主要的间隔窑具,但越窑装烧时广泛使用圆型垫饼,这个时期窑址中发现盘、碗等器物内有泥点痕,也有圆形垫圈痕迹;由于托珠作为间隔窑其稳定性很差,在窑炉火焰的冲击下经常发生叠装瓷坯倾倒粘连现象,到东汉后期,窑匠创新开发出一种能固定托珠的方法,即生产出三足支钉间隔窑具。最早的三足支钉是匠窑直接用手捏成的,在三足支钉上常常会留下窑匠手指的罗纹(见图1),考虑到支钉与瓷坯直接相接触,窑具必须用没有经过淘洗和练泥瓷土制作,确保支钉与瓷坯膨胀率、收缩率一致,因此,窑具的用料颗粒相对较粗,质地也较疏松。这类间隔窑具使用时三足朝下,顶住坯底,托面朝上叠压同类其它坯件,烧成后,器物内底会有足痕存在,越下面的瓷器承压物越重,瓷器内底的足痕会陷得越深,有的器物烧成后甚至会发现器面与三足支钉相粘连,需要窑匠敲断窑具足尖。窑匠在手工捏制三足支钉时,往往无法精确控制三足的高低、足腿的粗细及足间的长短,所以,东汉时越瓷内底留下的三个支钉痕并不规则,这也是后人判定东汉越瓷的一个重要依据。   二、盂形间隔窑具装烧的六朝越瓷印痕 东汉末期至三国时期,三足支钉窑具制作逐渐采用模制方式完成,这时窑具上的支钉不仅大小一致,而且位置均衡,每个支钉相对于圆心的张角均为60度,窑具较以前变得更为矮胖,这对窑具提高承压性大有好处。装烧时为了区别同窑制品的差异,抑或计件的需要,常常会在支钉面上模印姓氏(见图2)。用这类三足支钉进行叠烧,只要瓷坯是平底,瓷坯在垫具上水平放置,三个支钉就一定都能同时触底,在明火裸烧时能确保整摞叠装瓷坯的稳定性,有效降低废品率。这个时期,由于垫具的大规模出现,装烧时一改早期贴床而烧的模式,在存世青瓷中不见内、外底烧制不均或粘沙现象,但由于间隔窑具的三足支撑点面积既小又尖,位于最下层的瓷坯所要承受上层堆叠瓷坯和间隔窑具的重量较大,与东汉越窑装烧一样,叠在下层的瓷坯窑具足尖还是容易陷入坯件内,并在瓷器内底留下三个很深的支钉痕。与东汉越瓷印痕不同,三国越瓷器底的三个支钉痕排列十分规则,大小也比较均匀。   为了防止三足支钉陷入瓷器内底破坏青瓷美观度,三国末西晋初,窑匠们创新出一种有锯齿口的盂形间隔窑具。这类窑具既有上底成整块状的,也有中间雕空的,雕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轻窑具重量,装烧时起到火焰通透的效果。使用这类间隔窑具时,齿口朝下,顶住下面瓷坯的底,上面与叠装同类瓷坯的底相接触(见图3)。盂形间隔窑具较三足支钉虽然增加了自身重量,但成倍增加支撑足,而且向下的支撑部位由原先的尖足变成平足,提高了间隔时的承载力,既确保装烧时的稳定性,同时增加窑炉的利用效率。用这种间隔窑具装烧,在器物内底会形成5至8个不等支钉痕,且器物内底的支钉痕较以前相对变小,下陷也不深。   东晋时,为了缩短间隔窑具高度,减轻窑具自身重量,窑场开始用泥质托珠来代替盂形间隔窑具,但托珠的数量却比盂形间隔窑具的锯齿要多,这个时期器物内底常常有十余个支烧痕,说明托珠数量有十个以上。西晋时器物上的齿口印痕不仅形状规整,且分布均匀;但到东晋时泥点留下的大多分布随意、不均。从西晋到东晋器物托珠痕表现出由少到多的发展趋势,这是用窑具断代青瓷的一种方法。   东晋后期起,齿口盂形间隔窑具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椭圆形中空环形间隔具、口沿齐平的盂形间隔窑具,有些器物底部会留有垫环印记,环形间隔具的出现和应用,为唐代匣钵叠烧时瓷质环状间隔窑具出现打下基础。需要强调,在使用明火叠烧法制瓷的时代,瓷器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釉不及底”,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在烧瓷时流釉而造成瓷坯和窑具相粘连,降低制瓷的废品率。   总之,六朝时期越窑间隔窑具发生了明显变化,三国时瓷坯叠装采用模制三足支钉间隔,到了晚期,开始出现齿口盂形窑具与三足支钉并行使用状态;西晋时三足支钉逐渐减少,齿口盂形间隔具不断增多,到西晋末期三足支钉间隔装烧完全消失,越窑全部采用齿口盂形间隔窑具装烧;东晋起环形、平底间隔窑具逐渐取代齿口盂形窑具;到了南朝,齿口窑具完全被平底间隔窑具所替代,同时广泛使用泥珠间隔装烧。   三、使用匣钵窑具套装的唐宋越瓷印痕 从南朝到唐初一段时间,属于越窑装烧的低谷时期,制瓷技术没有大的进步。虽然这个时期的越窑已经完成由单一火膛向“火膛移位”的多火膛装烧转变,但窑址数量和生产规模都没有明显增加。到了唐代,间隔窑具反而比南朝时显得更加粗糙和笨重,中唐时,越窑装烧甚至还省去了南朝时常用的扁圆形间隔窑具,直接使用较为原始托珠作间隔叠烧,而且泥珠硕大、不规整,烧成后会在器物底内留下6—12个较大的泥珠印痕,使得器物变得不光滑而影响整体美观性。   唐代中后期,随着越窑装烧工艺的不断改进,垫具、间隔窑具不断创新发展,窑具的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至迟在唐元和朝(806-820年),越窑开始使用匣钵窑具装烧。匣钵窑具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瓷坯在明火裸烧中的缺陷,实现瓷坯在烧成过程中始终与窑炉中烟火相隔绝,使得瓷坯形成稳定的还原气氛。比较形象地说,越窑原先的裸烧法向唐宋时期匣钵窑具装烧转变,实际上是瓷坯在窑炉中由“烤坯”向“蒸坯”方式改进。“蒸瓷”装烧,坯件既不需要直接面对火焰,不会出现阴阳面,也不会有落灰的危险,同时匣钵内的空气在高温下不易与外界对流,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稳定的还原环境,这样烧成的瓷器表面釉色显得十分青莹均一。   用匣钵窑具装烧,每次都需要破匣取瓷,制瓷成本极高。越窑早期匣钵是采用夹砂耐火土制成,窑具组成物颗粒坚硬、质地疏松,用这种材料制成的匣钵壁厚质重,抗压力强,装烧时可以把一个个匣钵在窑炉内堆叠成匣钵柱形式,一些敞口器物如碗、盘类可采用叠装摞烧,增加坯件的装烧量,提高窑炉的使用效率。早期采用匣钵窑具装烧的越窑,装烧的对象是用量大,形制结构简单,器物小的碗、盘之类,这个时期烧成的瓷器,其内、外底往往都有托珠间隔窑具的印痕存在。晚唐起,越窑开始运用瓷土制作匣钵,装烧方法一改中唐时一匣多件叠烧的方法,采用一匣单件装烧。与坯件同质的匣钵,在装好瓷坯后需要在匣钵接口处涂釉封口,用这种匣钵烧成的瓷器只有在坯件底部与匣钵接触的地方才会有托珠印痕存在,即使单件烧的壶、罐之类,器底与匣钵底之间也有间隔窑具,也会留下托珠印痕。用瓷土制作匣钵,原料成本成倍增加,越窑肯定不可能持续发展,到了唐代末期越窑重新启用夹砂耐火土制作匣钵,但在匣钵底部与瓷坯相接触的地方采用瓷质垫圈,确保垫圈与瓷坯同质。垫圈与瓷坯采用相同瓷土制成,可确保在装烧过程中两者产生膨胀、冷缩率一致,这样既可降低制瓷成本,又能使坯件不会在匣钵中发生弯曲,甚至爆裂。在唐末到北宋时期,越窑装烧基本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这个时期的越瓷只有在器物底部留下圆弧状、环状的垫圈印痕。若窑匠在瓷坯施釉未干时直接把它装入匣钵,烧成后匣钵底部间隔窑具垫圈就与坯件底部粘住,使得垫圈无法从瓷器中分开,成为废品(见图4)。   在唐代无论是明火叠烧时期,还是匣钵装烧时期,很长一段时间托珠一直作为间隔窑具使用,虽然中唐起已广泛采用模印制作托珠,托珠形状较以往更加精细、规范,装烧时托珠摆放也相当规整,但由于不同时期窑匠制作托珠的方法不同,托珠的形状、大小、摆放数量还是有明显差异。特别是越窑采用明火叠烧的初唐、中唐时期,以及运用匣钵叠烧法的中晚唐时期,器物内、外底都会留下一圈托珠印痕。器物内底,因为施釉均匀,花纹整体完整,若留下一圈托珠印痕,看上去色调上显得格格不入,甚至会破坏瓷器的整体美观和光洁度。至于残留在器面上的托珠形状,初唐到中唐时期多呈蚕豆形,中唐到晚唐则呈松子形,晚唐至五代为豌豆形。图5为中唐越瓷内底的托珠印痕,碗的内底面积小,托珠数量只有12-13个,盘的内底面积大,托珠数量就达19个。五代起瓷土垫圈替代6珠,这个时期越窑采用匣钵装烧的器物内底就没有托珠痕,只有狭窄的长条形或者圆形瓷条痕。 

第08版:第九版

坚定信念 勇于担当 勤政务实

摘要:  本报讯5月13日下午,校党委书记汪俊昌、副校长柳国庆在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宣绍龙的陪同下,来院宣布新一届领导干部任命,大会由柳国庆副校长主持,医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  宣绍龙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宣读了学校任命文件。郭航远同志继续任医

学院党委召开2019年党建和思政工作研判会

摘要:  本报讯5月16日下午,学院党委在行政楼219会议室召开了党建与思政工作研判会议。学院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各党支部支委会成员、各科室负责人、全体辅导员参加了会议。院党委副书记金坚强主持会议。  会上,院党委委员、组织员温多红通报学院党委关

我校新增两家附属医院

摘要:  本报讯近日,绍兴市中心医院和诸暨市人民医院相继成为我校附属医院。截至目前,我校直属和非直属附属医院总数达到5家。  5月13日上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签约授牌仪式在绍兴市中心医院隆重举行。校党委书记汪俊昌,副校长柳国庆,柯桥区委副

发挥优势 创新思路 推进发展

摘要:  本报讯5月13日下午,在学校党委来院宣布新一届领导班子后,学院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现阶段重点工作,郭航远院长作重要讲话。各科室、系(部)、中心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郭航远院长梳理和分析了省内外医学院校的发展情况,对我院现阶段重点工作

我院50位毕业生考上研究生

摘要:  本报讯近日,全国201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调剂工作基本结束,我院共有50名毕业生被浙江大学等高校录取,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录取人数在全校十四个二级学院中位列榜首。  今年我院共有毕业生313人,131人报名考研,占总人数的41.9%。其中符

第09版:第十、十一版

崇德尚医显初心 追求卓越攀高峰
——2019届毕业生考研学子风采(按笔画顺序排列)

摘要:  编者按今年我院学生考研工作又取得新突破,共有50名毕业生被浙江大学等高校录取,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录取人数在全校十四个二级学院中位列榜首。今年我院共有毕业生313人,131人报名考研,占总人数的41.9%。其中符合国家A类线要求67人,上

丁苗佳(临床医学142班)录取高校/专业:绍兴文理学院/内科学

摘要: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王文彬(临床医学141班)录取高校/专业:温州医科大学/外科学

摘要:  任重道远。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

王灵杰(临床医学143班)录取高校/专业:青岛大学/胸外科

摘要: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任何事,只有用心对待,努力去做,终会有所收获!

王珊珊(临床医学142班)录取高校/专业:绍兴文理学院/内科学

摘要: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只要你的心够大,考研的路上够拼,你定能在这场千军万马的战斗中所向披靡!

车 浩(临床医学141班)录取高校/专业:绍兴文理学院/肿瘤学

摘要:  从现在做起!点滴积累!坚持,坚持,再坚持,还是坚持!  愿你进得学府再努力,学成归来报社会。祝前程似锦!

方倩倩(临床医学143班)录取高校/专业:宁波大学/妇产科学

摘要: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考研是自己选择的最愿意去走的道路,不管前面会遇到什么,考研的决心一旦作出就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叶源霆(临床医学142班)录取高校/专业:宁波大学/内科学

摘要:  Stillmovingundergunfire.  行百里者半九十,前期夯实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后期冲刺,临门一脚。趁着年轻,拼尽所有,努力一把。

史杭楚(临床医学143班)录取高校/专业:浙江中医药大学/骨科

摘要:  不求做的最好,但求做的更好。耐住寂寞,推迟享受。

朱佳慧(临床医学143班)录取高校/专业:浙江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

摘要:  不忘初心,方能始终。  人能走多久,靠的不是双脚,而是志向,鸿鹄志在苍宇,燕雀心系檐下;人能登多高,靠的不是身躯,而是意志,强者遇挫越勇,弱者逢败弥。

邬珊珊(临床医学143班)录取高校/专业:宁波大学/内科学

摘要: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即过不恋。  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逐梦想而受伤,当你渴望某样东西时,只管坚持,只管努力。

李芝霖(临床医学143班)录取高校/专业:温州医科大学/儿科学

摘要:  改变或许很难,但结果值得冒险。  不管结果如何,努力认真的自己最棒。

李伊莎(临床医学143班)录取高校/专业:温州医科大学/眼科学

摘要:  学习之路没有捷径。  我可以放弃一切,但决不放弃考研;我可以坚持一切,但绝不给懒惰找借口。

李瑶瑶(临床医学142班)录取高校/专业:温州医科大学/眼科学

摘要:  Whatyoubelievemakeswhoyouare.!!  在日复一日的迷茫之下,心中仍有所坚持。

连嘉颖(临床 医 学 141班)录取高校/专业:宁波大学/内科学

摘要:  毋忧拂意毋喜快心毋持久安毋惮初难。  努力或许并不能带来成功,但是不努力连结果都看不到。

吴淑芳(临床医学143班)录取高校/专业:绍兴文理学院/儿科学

摘要: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  吾尽吾心,终亦不悔;天道酬勤,何事难为?

岑文达(临床医学142班)录取高校/专业:绍兴文理学院/肛肠外科

摘要: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珍惜大学宝贵时光,做有意义的事,做快乐的人

余微微(临床医学142班)录取高校/专业:温州医科大学/肿瘤学

摘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加油,考研必胜!

邹佳军 (临床医学143班)录取高校/专业:绍兴文理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摘要:  寂寞席卷而来时,就去图书馆学习。  考研复习是很艰难的,这既是一个打持久战的过程,又是一个锻炼自己毅力和心态的历程。

沈佳雯(临床医学142班)录取高校/专业:绍兴文理学院/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摘要:  细节决定成败。  考研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和研友一起奋斗,希望今年的你们可以拥有一起奋斗的人。

张伟伟(临床医学142班)录取高校/专业:绍兴文理学院/外科学

摘要: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每一分努力都会换来收获,尽人事,听天命,相信自己,勇敢前行。

张宋欧(临床医学143班)录取高校/专业:绍兴文理学院/外科学

摘要:  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学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明确目标,合理安排,必能收获知识。

张建鸿(临床医学143班)录取高校/专业:大理大学/全科医学

摘要:  不断的重复是成功的基石。  选择这条路,就要不顾结果得到达终点,即使很多人迎面走来,你也要成为逆行者继续前行。

陈冠颖(临床医学143班)录取高校/专业:宁波大学/内科学

摘要:  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请务必坚持信念,守得云开见月明!

陈 梦(临床医学143班)录取高校/专业:绍兴文理学院/肿瘤内科

摘要:  心想到,话说到,事做到,尽己所能。  生活中并不是全是艰辛和困难,它同时存在舒适与欢乐。严冬过后是春天,风雪过后艳阳天。

陈慧敏(临床 医 学 142班)录取高校/专业:绍兴文理学院/神经病学

摘要:  心静神怡,方能成事。明确目标,砥砺前行。

苗 吉(临床 医 学 142班)录取高校/专业:宁波大学/内科学

摘要:  不断地奋斗,就能走上成功之路。  时光未老,负重前行,一起加油。

易一行(医学检验技术151班)录取高校/专业:南华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

摘要:  年轻人,你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生活,从不亏待每一个努力向上的人。

周兆全(临床医学142班)录取高校/专业:绍兴文理学院/神经病学

摘要:  舟行万载,书读千年。  考研是场马拉松,不到最后一刻不轻言放弃!

周静莹(临床医学143班)录取高校/专业:温州医科大学/儿科学

摘要:  能改变的不多但是要去做。  因为这条路的艰辛,走到终点你就对自己倍感骄傲!

胡 腾(临床医学142班)录取高校/专业:宁波大学/内科学

摘要:  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他的高度。  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

钟凯颖(护理医学152班)录取高校/专业:中国医科大学/老年护理

摘要:  takealeapoffaith.!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姜菁婕(临床医学142班)录取高校/专业:杭州师范大学/心内科

摘要:  天道酬勤。  考研说难,只是难在坚持,相信自己,只要你脚踏实地坚持到最后一刻,你一定是那个成功者。你的人生,由你做主!

贺珂琬(临床医学141班)录取高校/专业:宁波大学/内科学

摘要:  有些事不是看到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看到希望。  考研中没有失败,它带给每个人的经历和感受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

夏建宇(临床医学141班)录取高校/专业:绍兴文理学院/内科学

摘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求学的路上从来都是孤独的,阳光、书本、星星,日复一日却又转瞬即逝,在彷徨、疲惫、焦虑中继续前行,“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钱沁清(临床医学143班)录取高校/专业:温州医科大学/呼吸内科

摘要:  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相信“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也能感受“守得云开见月明”,迎来“尽头的绽放”。

钱煜峰(临床医学142班)录取高校/专业:绍兴文理学院/外科学

摘要: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现在所做的每一份努力都有可能成为将来成功的筹码。

徐柳清(护理学151班)录取高校/专业:温州医科大学/临床护理技能训练与研究

摘要:  过程用心,结果称心。只要敢做,就没什么做不到。

徐善静(临床医学141班)录取高校/专业:绍兴文理学院/内科学

摘要:  一切恐惧与失误都源于无知。  希望未来的你,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

徐璐瑶(临床医学143班)录取高校/专业:华侨大学/英语笔译

摘要:  天道酬勤!  别看轻自己,认准了一件事就把它认认真真地做完。

郭高力(临床医学143班)录取高校/专业:绍兴文理学院/泌尿外科

摘要:  请借巨人之肩膀,以登万里之青云。暂弃一时之青丝,且追千年之真理。  考研之路长漫漫,莘莘学子奋力搏。

诸雪琪(临床医学142班)录取高校/专业:温州医科大学/急诊医学

摘要:  飞得高的风筝是逆风的,而不是顺风的。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付出,人定胜天!

谈诗颖(临床医学143班)录取高校/专业:绍兴文理学院/神经病学

摘要:  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遥远。  一份耕耘不一定有一份收获,但十份耕耘一定有一份收获。

黄 洁(临床医学143班)录取高校/专业:海军军医大学/烧伤外科

摘要:  成绩往上提,故事心里收。  成大事者,在孤独中享受寂寞,从寂寞中厮杀黎明。

龚泽华(临床医学141班)录取高校/专业:华北理工大学/神经外科学

摘要:  Nomatterhowyou$feel.Getup,dressup,showupandnevergiveup!!!  考研只是人生众多道路中的一条,无论选择哪条路,你要做的就是别让自己后悔。

董奇超(临床医学141班)录取高校/专业:浙江大学/心内科

摘要:  脚踏实地,宁静致远。  不是有希望了才去努力,而是努力了才有希望。

傅国豪(临床医学142班)录取高校/专业:福建医科大学/骨科

摘要:  有志者,事竟成。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傅晶蕾(临床医学141班)录取高校/专业:绍兴文理学院/内科学

摘要:  心想到,话说到,事做到,尽己所能。  坚持自己所坚持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焦青川(临床医学143班)录取高校/专业:绍兴文理学院/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摘要:  既然我天生笨拙,那就用坚定去补。考研拼的就是实力。

童 夏(临床医学141班)录取高校/专业:温州医科大学/妇产科学

摘要:  世界会给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潘 洁(临床医学143班)录取高校/专业:绍兴文理学院/内科学

摘要:  选择考研,即选择风雨兼程。  别驻足,梦想要不停追逐;不认输,熬过黑夜是日出。

第10版:第十二版

弘扬南丁格尔精神 提升职业道德素质

摘要:  本报讯5月11日晚,“5?12”国际护士节授帽仪式暨“鉴湖学者”讲座教授聘任仪式在铁城科教馆报告厅举行。校党委书记汪俊昌,校党委副书记郝敬习,副校长柳国庆,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第43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姜小鹰教授,医

夏瑞明书记率队赴校附属中心医院对接教学科研工作

摘要:  本报讯5月22日上午,院党委书记夏瑞明,常务副院长葛建荣,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坚强,副院长张剑在教研科、临床医学部教学管理办公室、医学技术系负责人的陪同下赴校附属中心医院对接教学、科研工作。校附属中心医院院长、党委书记马高祥,党委副

学院召开各科室、系(部)、中心负责人月工作例会

摘要:  本报讯根据学院工作安排,4月30日下午,学院在行政楼219会议室召开各科室、系(部)、中心负责人月工作例会。院党委书记夏瑞明、常务副院长葛建荣、院党委副书记金坚强、副院长陈三妹出席会议,会议由葛建荣主持。  各科室、系(部)、中心主要负

学院召开2019年招生与就业创业工作会议

摘要:  本报讯5月24日上午,学院召开2019年招生与就业创业工作会议。院党委书记夏瑞明、副书记金坚强,副院长张剑、陈三妹,各支部书记、科室负责人及毕业班班主任、辅导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金坚强副书记传达了校招就工作会议精神及相关工作要求。对于

要 闻 回 顾

摘要:要 闻 回 顾   芬兰东南应用科技大学代表团来访我院 5月22日,芬兰东南应用科技大学校长兼CEO Heikki,健康福利学院院长Katri来我院商讨护理国际化教育合作事宜。我校外事处处长高丽娟,医学院副院长陈三妹,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绍兴市社会福利院签约成为我院校外实践基地 5月10日上午,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及绍兴市福利院在绍兴市福利院举行了“医养康项目合作签约仪式”。根据协议,绍兴市社会福利院成为我院校外实践基地,今后将为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护理学等专业的实践实训教学提供支撑。副院长陈三妹、校附属医院康复医院副院长张宏卫、绍兴市福利院院长李颖共同参加了签约仪式。   夏瑞明书记带队赴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考察学习 4月30日,夏瑞明书记率队赴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考察学习。副院长陈三妹、护理系主任陈小萍、副主任徐水琴、实验中心主任刘学红及相关人员参加了调研考察。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党委书记钱学芳、副院长姚金兰及原医学院书记沈旭慧教授等热情接待了考察组一行,双方就护理硕士学位点建设、护理技能竞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院领导赴徐州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考察学习护理本科国际生培养工作 5月21日,副院长陈三妹率队,党委副书记金坚强、副院长张剑、护理系和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负责人、国际教育学院教学秘书等一行8人赴徐州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考察学习。考察组一行受到了徐州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孙红,副院长朱春梅,护理学院院长周芳等的热情接待。双方就高校护理本科国际生人才培养经验作了深入交流。   绍兴市首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竞赛在我院圆满落幕 4月28日,由绍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我院和绍兴市继续医学教育中心共同承办的“绍兴市首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竞赛”在我院圆满落幕。全市14家规培基地19支竞赛队伍共计94名选手参赛。   学院召开博士交流座谈会 5月20日下午,学院在南山3号楼409会议室召开博士交流座谈会。院党委书记夏瑞明,常务副院长葛建荣,学院20余名博士及教研科、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葛建荣主持。   院领导深入系部科室开展走访调研活动 5月14日上午,金坚强副书记在学生科相关老师的陪同下走访医学实验中心,调研实验室安全及学生科研相关工作。   5月23日下午,院党委书记夏瑞明、副院长张剑在教研科、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的陪同下走访了走访基础医学部、医学技术系各教研室并召开了教研室成员代表座谈会。   5月24日中午,院领导夏瑞明书记、金坚强副书记在学生科辅导员老师陪同下走访了阳明书院学生寝室。与学生促膝谈心,详细询问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等情况。   校第十三届护理知识技能竞赛圆满落幕 4月27日下午,学院承办了校第十三届护理知识技能竞赛。2016级护理专业共有12组,总计36位同学进入决赛。校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副主任谢志、医学院副院长陈三妹出席决赛开幕式,绍兴各大医院护理部主任、副主任以及护理系相关老师担任评委。   学院召开护理学专业本科学历国际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启动会 5月6日上午,学院召开了护理学专业本科学历国际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启动会。副院长张剑、院长助理邢海燕、教研科、护理系及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陈三妹副院长主持。   学院召开招生宣传工作专题会 5月10日上午,学院在行政楼219会议室召开2019年招生宣传工作专题会,金坚强副书记出席会议并讲话,各专业主任、支部书记、学生科辅导员及学生会新媒体中心干部参加了会议。   我院开展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系列活动 为更好的引领广大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五四前后,学院党委及院团委学生会、院党员之家举行了以“党在我心--我与党的故事”演讲比赛、“弘扬五四精神,做新时代有志青年”主题征文比赛和“燃五四·正青春”等系列活动。   我院党委赴台州开展红色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5月18-19日,学院党委组织教职工党员和部分工会会员30余人赴台州一江山岛纪念馆和大陈岛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学习“垦荒精神”,缅怀革命先烈,进行了一次思想上的教育和洗礼。院党委书记夏瑞明、常务副院长葛建荣、副书记金坚强一同前往。   优秀校友何承斌返校分享求学经历 今年刚考取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优秀校友、临床医学(医学影像诊断专业)2016届毕业生何承斌,他心系母校,近日回校与我院在校生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全体在校生及其它专业学生150余人参与活动。   学院召开家庭经济困难生座谈会 5月24日中午,我院在财贞楼527会议室召开家庭经济困难生座谈会,金坚强副书记出席会议并讲话。   【业界精英进课堂】第八、九课开讲 5月16日上午,“业界精英进课堂——从学校到工作的转型,检验专业学生应如何面对”开讲,主讲嘉宾为校附属第一医院临床检验中心主任董学君教授。讲座由医学技术系主任阮萍教授主持,医检161班全体学生以及部分教师参与本次活动。   5月23日晚,“业界精英进课堂——康复治疗师成长之路”在财贞楼二楼报告厅举行,主讲嘉宾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杜青主任和陈楠治疗师两位老师。讲座由康复医学系主任吴建红老师主持。康复医学系全体老师和学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我院张希老师在市教育系统微党课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日前,市教育系统公布了“礼赞新中国·奋斗新时代”主题微党课大赛获奖名单,我院张希老师的作品《七十华章风雨兼程,奉献无界初心永恒》荣获个人二等奖。   我院学子喜获校第一届“创新创业之星”奖学金 5月16日下午,校第一届“创新创业之星”奖学金颁奖典礼在铁城科教馆举行,我院陈佳、何竺阳、卢俊倩、许逸岚、楼恩哲等同学负责的六支项目团队喜获三等奖。   我院学子在校2019“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喜获佳绩 5月16日下午,校2019“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铁城科教馆圆满落幕。我院临床医学163班许逸岚同学负责的《安诺纳米荧光技术有限公司》项目高分斩获校一等奖,护理学172班沈心怡同学负责的《智慧药房》项目和临床医学171班吴梦燕同学负责的《育儿搭档——线上儿童健康教育平台》项目获校三等奖。

绍兴文理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3783次访问,全刊已有724665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