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嵊州魏氏始祖魏徵世系源流考

   期次:第509期   作者:●魏  旭   查看:80   

四。贞观中,赠定州刺史。子徵。”按北史所载,魏顺生魏钊,魏钊生魏彦,魏彦生魏长贤,魏长贤生魏徵。魏钊为魏彦之父,跟《新唐书》记载截然相反。李延寿曾跟随魏徵修撰《隋史》,两人是熟识的,《北史·魏长贤传》所引用的魏长贤私人书信,当也出自魏徵所授,其所述魏徵家世是可信的。

魏徵五世孙魏謩,于唐宣宗时任丞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修葺了魏徵所立家庙,并新立了家庙碑(碑文即《判户部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魏公先庙碑铭并序》,下文简称魏公先庙碑)。此碑立于大中六年(852),由魏謩门生崔玙撰文,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丹。

魏公先庙碑文虽已残缺,但其中魏徵家族的源流世系还是有迹可寻的,碑文中记载:“……文侯能师圣门人,而不好古乐,故风颓而不得□五伯。至无忌,不□国而封信陵,与齐、赵、楚公子相矜奋为……派绪滋广,因自别为西祖。暨诸戎盗华,晋鼎凌倾,本宗随迁,世仕中朝。顿丘四世之孙曰钊,树勋捍难,为义阳……怀忠乱朝,直封诋政,侵轹奸倖,不容于时。出长屯留,去无愠色,或有以词致诮者,方激发忾吒,志气横厉,权西……”。碑文追溯了魏徵的先世源流,从魏文侯建立魏国而称霸中原,到信陵君魏无忌在战国四公子中称雄,之后人丁繁盛,分祖别派,魏徵祖上自别为西祖一支。西祖(顿丘)四世孙为魏钊,建立功勋,为义阳太守。又至魏长贤时,忠心爱国,为奸佞不容,出任屯留令。

魏公先庙碑中,“派绪滋广,因自别为西祖。”这一句是破解魏徵祖系资料的钥匙。

《元和姓纂》:“紞長子俦,为东祖;次子植,为西祖也。【西祖】植,晋御史中丞。生虔。虔生绥、攀。……攀玄孙子建,后魏益州刺史;生收,北齐仆射,生人表。”

《晋书·苟晞传》记载:“顿丘太守魏植同情流人受虏虐过甚,流人归之者五六万人。”

根据两书所载,西祖即为钜鹿魏氏之西祖魏植,曾任顿丘太守,魏公先庙碑以顿丘太守一职称之。

按《北史·魏收传》记载,魏长贤父亲名彦,祖父名钊,曾祖名处。而魏公先庙碑记载魏钊是西祖四世之孙。结合《北史》和魏公先庙碑,可排列世系如下:西祖(植)→□→□→处→钊→彦→长贤→徵。从西祖到魏长贤一共七代人。

魏收也是西祖之后,按《元和姓纂》上所载的世系,结合《北史》可排列如下:西祖(植)→虔→攀→溥→缉→韶→子建→收。魏收是西祖的第八世,比魏长贤晚一辈,正好符合《北史》上魏长贤为魏收族叔的记载。族兄弟的本义是同高祖的兄弟,魏长贤跟魏子建拥有同一个高祖魏攀。

《新唐书》的记载为何会有误呢?唐末五代时期,战乱频繁,士族门阀制度遭到毁灭性打击,谱牒也多化为灰烬。欧阳修等编修《新唐书》时,当时能查到的魏氏宗谱和相关魏氏史料,已经错漏不少了,或许魏紞的名字已经讹为魏衡了。《新唐书》涉及魏徵家世的资料上,错讹缺漏远不止魏衡一处。比如把魏徵曾祖和祖父的名讳颠倒,魏彦成了魏钊的父亲,荒诞至极;魏殷不著是谁人之子,其上方空缺;隋、万二人上方也空缺,也不著是谁人之子。由此可见,欧阳修等人看到的资料不全,对魏徵家族了解不深,才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综上所述,魏氏源于姬姓,周文王十五子毕公高之苗裔曰毕万,事晋献公,因功封于魏,为大夫。遂以封邑为氏,称魏氏。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天子封毕万裔孙魏斯为诸侯,称魏文侯。魏文侯礼贤下士,任用贤能,称霸中原,开创了魏国百年霸业。而后历汉晋魏唐,代有闻人,而郡望著于钜鹿。

根据上述史料,魏徵先祖世系可列为:毕万→魏犨……魏文侯(开国之君)→……魏昭王→魏无忌(信陵君)→□→魏无知(高梁侯)→均→恢→叔纶→歆→愉→宙→绍→□→□→宣→□→紞→植(西祖)→虔→攀→处→钊→彦→长贤→徵。

魏徵父长贤,博涉经史,除汝南王悦参军事。河清中,上书讥刺时政,大忤权幸,贬为上党屯留令。有一兄伯胤,一弟德振。

魏徵有一兄,佚名。《旧唐书·魏徵传》:“寻以修定《五礼》,当封一子为县男,请让孤兄子叔慈。太宗怆然曰:‘卿之此心,可以励俗。’遂许之。”可知侄名叔慈。此叔慈疑即徐敬业扬州造反时的军师魏思温。魏叔瑜,字思瑾;魏叔慈,字思温,名字和字号都近似。魏徵家族也受到了徐敬业事件的牵连和打击,当是这个魏思温之故。

《旧唐书·魏徵传》:“徵四子,叔琬、叔璘、叔瑜。叔玉袭爵国公,官至光禄少卿;叔瑜至潞州刺史,叔璘礼部侍郎,则天时为酷吏所杀。神龙初,继封叔玉子膺为郑国公。叔瑜子华,开元初太子右庶子。”《旧唐书·魏謩传》:“魏謩,字申之,钜鹿人。五代祖文贞公徵,贞观朝名相。曾祖殷,汝阳令。祖明,亦为县令。父憑,献陵台令。”

《新唐书·魏徵传》:“四子:叔玉、叔琬、叔璘、叔瑜。叔玉袭爵为光禄少卿。神龙初,以其子膺绍封。叔璘,礼部侍郎,武后时,为酷吏所杀。叔瑜,豫州刺史,善草隶,以笔意傅其子华及甥薛稷。世称善书者‘前有虞、褚,后有薛、魏’。”

两唐书俱记载魏徵生四子,叔玉、叔琬、叔璘、叔瑜。叔玉,官光禄少卿,袭郑国公。叔琬,两唐书皆不载官职。叔璘官礼部侍郎,武后时为酷吏所杀。叔瑜,《旧唐书》称其为潞州刺史,《新唐书》则称他为豫州刺史。考之《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公讳叔瑜,字思瑾,曰魏氏,钜鹿曲阳人也。考太师郑文贞公……历庆、慈、仪、豫四州刺史。……其年,春秋五十有一,终于豫州……二子献、华,追完先德,俾余作颂,以尉罔极。”魏叔瑜历任庆州、慈州、仪州、豫州四州刺史,卒于豫州刺史任上。由此可知,《新唐书》记载更为准确。

魏叔琬之官职履历,不见于新旧唐书,其他史料也不曾提及。笔者经过几年查找,从出土文献中获得了一点线索。《唐故伊阙县令钜鹿魏府君墓志铭并序》:“唐特进、侍中、郑国文贞公之曾孙曰系,自文贞生叔,而官止潞州刺史,潞州生殷,官止蔡州汝阳令……宝应年中,天子悼焉,赠颍州刺史,公即颍州之第三子也。”魏徵曾孙魏系墓志载其父为魏殷,官汝阳令,赠颍州刺史;祖父为魏叔,潞州刺史。此墓志提及魏系祖父叔的官职是潞州刺史,跟《旧唐书》上魏叔瑜的官职恰好相同,然叔瑜并无任职潞州刺史的经历,叔玉、叔璘也不曾官止于潞州刺史,此潞州刺史只可能是叔琬了。魏公先庙碑也载魏徵生叔琬,叔琬生颍州府君,而颍州府君恰好符合魏殷赠颍州刺史的史实。所以魏殷之父就是魏叔琬,官潞州刺史。《旧唐书》所载的潞州刺史一职当是魏叔琬所有,应该是《旧唐书·魏徵传》在历代传抄中有了阙文,在叙述魏徵四子官职时,漏了魏叔琬之名,并把他的官职误抄成了魏叔瑜的官职。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上,魏徵四子排列是魏叔玉、魏叔瑜、魏叔琬、魏叔璘。与同书《魏徵传》所排列次序不同,不知何故。魏叔玉有一子魏膺;魏叔瑜有一子魏华,一孙魏瞻;魏叔琬、魏叔璘名下无子。魏殷是魏徵孙辈,在叔璘左侧另起一列,或许欧阳修等也不清楚他是何人之子,后世不少史家误认魏殷为叔璘之子。魏殷名下有一子魏明,一孙魏憑,一曾孙魏謩。魏謩有二子,魏潜、魏华。魏徵曾孙辈还有两人,魏隋,魏万,在魏明左侧空隔一列,也被后人误认为是魏殷之子。这就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的魏徵后嗣基本情况。下面就这些内容进行辨析考证。

魏叔玉有一子魏膺,官秘书丞,神龙初袭郑国公。欧阳修《集古录》有魏载墓志铭跋一文,魏载祖父魏徵,父魏叔玉,调怀州司兵参军。涉及徐敬业造反之事,流放卒于岭外。则魏叔玉另有一子魏载,因涉及造反,遂不见于史籍和家谱。

魏叔琬有一子魏殷。魏公先庙碑记载:“郑公生司业府君讳叔琬,……司业生颍州府君,是为第二室……第三室河西府君天资恢□,抱器卓迈……第四室即吏部府君浑粹秀发识洞玄……”因为魏謩虽为宰相,立碑时官职只有三品,朝廷加恩也只能建四室家庙,高祖叔琬没有单独供奉的地方,附于魏徵的第一室。魏謩在他亲立的家庙碑上记载家庙中祖先供奉的次序,第一室是魏徵,高祖叔琬附祭;第二室是曾祖颍州府君(殷);第三室是祖父河西府君(明),第四室是父亲吏部府君(馵,赠吏部侍郎)。新旧唐书皆作魏謩父亲为魏憑,魏謩亲立碑文不至弄错父亲名讳,憑当是讹字,实为馵。结合魏系墓志,魏殷至少有四子,明、系(第三子)、暐等。魏明生魏馵,魏馵生魏謩。魏系有一子魏驹。

魏叔璘,史书不载其子。明初宋濂所撰《上虞魏氏世谱序》记载:“濂居淛河东,尝闻上虞魏氏为簪缨大族,其先盖出于唐郑国文贞公徵之裔。公居巨鹿,生礼部侍郎叔璘。侍郎生武进县令政,始自巨鹿迁居会稽之山阴。武进生邠州录事参军珍。参军生莫州司马明,复自山阴徙居余姚之兰风。”按宋濂所言,魏叔璘有一子魏政,官武进县令,迁居会稽之山阴。

魏叔瑜,按前引魏叔瑜碑,其有二子,献、华。《魏华墓志》又记:“公讳华,字茂实,……太师郑文贞公之孙,豫州使君之二子……有子七人”。魏华有七子,除魏瞻外,俱佚名。

新出土的唐魏湘墓志记载,五代祖魏徵,曾祖魏崇信,祖父魏万,父魏丹。可惜没有提及魏崇信是谁人之子,不能明确归入魏徵四子名下。

以上是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列示魏徵后裔明细进行的辨析。还有一些散见于唐代史料的一些世系不明的魏徵后裔,如把永兴坊故宅质卖他人的玄孙魏稠,宝历元年(825)任湖州司马的魏猗,大和二年(828)任南阳县尉的玄孙可则。

魏徵五世孙魏謩于大中五年(851)备位宰相,完成了魏氏中兴。大中十二年(858),魏謩卒,魏氏也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芒,淡出了历史舞台。直到一百多年后的北宋,魏氏又重新回到了舞台!

魏羽,字垂天,歙州婺源人。太平兴国初知棣州,淳化初拜度支使。四年,并三部为一司,以羽判三司。三司使是宋初中央最高财政长官,号称“计相”。陈师道所撰《魏嘉州铭》:“五世而至郑公,辩毅慈明,为唐宗臣……又五世而至司徒謩,謩之子别居歙之婺源。其后四世而至尚书礼部侍郎讳羽,为太宗、真宗三司使十有八年。”魏徵五世孙是魏謩,魏謩五世孙则是魏羽。

黄庭坚撰《吏部侍郎魏公神道碑》称:“魏公讳瓘,字用之,三司使尚书礼部侍郎赠太尉讳羽之次子,赠兵部尚书讳遂之孙,赠礼部尚书讳昌之曾孙。”

魏羽是魏謩五世孙,父魏遂,祖魏昌。生有三子,魏玠、魏瓘、魏琰。魏玠早卒,有一子魏平仲,中天禧三年进士。魏瓘,字用之,以给事中知开封府,以吏部侍郎致仕,生十一子。魏琰,字子浩,为吏强敏,与兄齐名,知广州,累官司农卿,致仕,进卫尉卿。

到魏羽五世孙时,魏徵后裔又登上了丞相之位。《宋故太师右丞相食邑五千九百户食实封三千九百户谥文节鲁国公魏公神道碑》:“公讳杞,字南夫。……郑公最著,司徒謩有祖风。入国朝,有讳羽者,距郑公十叶,事太宗、真宗,为计臣十八年,赠太尉……公曾祖讳续,朝请郎,赠太保。祖讳鉌,朝散大夫、知海州,赠少师。考讳汝能,迪功郎、黄州司户,赠太师。”《宋魏汝能墓志》:“公讳汝能,字不矜,姓魏氏,世为寿春人。曾祖讳琰,卫尉卿,赠司徒,曾祖妣姓氏,封号考验未详。祖讳续,朝散郎,赠太保;祖妣王氏,赠卫国夫人。考讳鉌,朝请郎,赠少傅;妣王氏,赠广国夫人。”

魏杞,父魏汝能,黄州司户;祖父魏鉌,知海州;曾祖魏续,朝散郎;高祖魏琰,卫尉卿。绍兴十二年(1142),魏杞中陈诚之榜进士,授余姚县尉。三十一年(1161),擢太府簿。隆兴二年(1164),除宗正亚卿,出使金国。魏杞至燕山,慷慨陈义,气劲词直,卒正敌国礼,不辱使命。乾道元年(1165),奉使还,进书赉赐,亦引谊固辞。孝宗曰:“卿亦太廉矣!”

魏杞于乾道二年(1166)十二月,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登上了丞相之位。距魏謩登上丞相之位已过去了三百多年,终于迎来了魏氏的再度中兴。前述嵊州魏氏、上虞魏氏、诸暨魏氏等皆为其后。

通过上述考证,粗步厘清了唐宋五百年间魏徵后裔的世系传承脉络和魏氏的兴衰沉浮,为进一步研究魏徵家族世系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附魏徵后裔简明世系图:沙解释:

这里画的是释迦牟尼,这是耶稣,这是苏格拉底,他们三个。鲁迅正在思考继承他们的传统,他自己的一辈子也是用生命写成文章,他留给我们的教育也是零零碎碎的一些杂文,并不是大部头的理论著作,所以他们非常一致,很奇特的一致。

自1972年开始,裘沙和王伟君两位艺术家一直坚持着最初的选择,不辞艰辛,锲而不舍,全身心地投入到鲁迅的精神世界里。据统计,裘沙夫妇创作了鲁迅事迹和解读鲁迅著作的美术作品一千余幅,在国内外举办鲁迅专题画展26次,出版《鲁迅照片集》《鲁迅阿Q正传》《裘沙画集:鲁迅之世界》等书籍、画集30种。其中,与法国鲁阿教授合作的《告别先辈》一书获法国1991年读书节橡树奖;中英文对照本《鲁迅之世界》3卷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法国鲁迅研究者鲁阿教授是这样评价《鲁迅之世界》的:“它是不同文化思想沟通的桥梁,它是超越国界的语言,它像一盏灯引领人们更深入地走进鲁迅世界。”日本作家野间宏称发扬鲁迅精神“是一件对世界和平有贡献的大事业”。

绍兴文理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6826次访问,全刊已有7213784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