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六年线上线下融合的实践探索:

国家级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路径与申报经验

   期次:第7期   作者:●赵伟强(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查看:144   

一、建设动机——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大有作为

1.水到渠成:从2001年自动化专业开始招生至今,《电子技术1》 (又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完成校级双语教学、校级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现从校内到校外、从省内走向全国的建设历程:①2005年校第一批双语建设课程;②2011年校第一批教学模式改革课程;③2012年校第一批课程学习团队试点;④2015年省级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强化过程性考核;⑤2016年省级教改项目——课程形成性评价研究;⑥2018年省级第二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⑦2019年高校电工电子在线开放课程线上线下精品课程(5/39)。厚重的课程建设历史为申报国家一流课程积累扎实前期基础。

2.顺势而为:高校教师要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提前谋划,早做准备。以申报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例,因为需要拍摄微课视频、重新制作教学课件等大量的繁重工作,大部分老师望而却步,但我却认为只有别人认为难做、不愿做的时候,普通一线教师才有机会申报立项,而且拍好微课视频、建好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是一件非常成就感的事情,也是锻炼老师教学能力的一种很好方式。

3.大有可为:2019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通知》,将认定6000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目前第一轮只认定868门,今后三年将继续认定5132门。地方性本科院校教师在混合式一流课程可以大有作为,提前做好一流课程申报材料准备,找差距、找短板,未雨绸缪,积累支撑混合式一流课程的相关成果。

二、建设途径——六年线上线下融合的实践探索

1.先下后上:2015-2016年进行线下教学改革,主持省级教改1项、省级课改1项等教学研究项目;2017-2018年围绕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电子技术1》获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电路原理》获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获校级2门。

2.混合式教学:2019-2020年混合式教学收获期,获得高校电工电子在线开放课程线上线下精品课程、校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课程、参编省普通高校“十三五”第二批新形态教材建设等,12月受邀在复旦大学举办的《2020年创新教与学研讨会》做混合式教学优秀案例设计的经验分享。

3.以赛促建:比赛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最好途径。

4.宣传推广:累计做大会报告5次,受邀到省内外高校做讲座20余次,直接受益人数约5000人。

三、申报经验——未雨绸缪+成果积累+竭尽全力

1.扎实的前期基础:①教学改革项目或课程建设,省级8项、市级3项和校级8项;②教学比赛获奖,国家级1项和省级4项;③省内外影响力,做到省内知名、国内有名。

2.独创的教学举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模型,采取进阶式项目、合作式学习、主动式答疑、轨迹式记录、奖励式互动、隐性式思政、闯关式考试和快测式点名等八式教学举措。

3.成果的日积月累:具有追求精益的心理,具备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注重成果的平时积累。项目结题比申报项目更重要,项目结题时能做到认认真真梳理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问题,尽自己所能做好成果的总结凝练,以备后用。

4.渴望国家级项目:实现国家级课程建设标志性,一直是我奋斗的目标。具有一颗渴望成功的心,从通知下发到上交申报材料也就短短十天左右,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保质保量完成资料提交工作,被校外评审专家施晓秋评为是最好的申报书。

5.齐全的附件材料:申报的附件材料清单包括10分钟“说课”视频、教学设计样例等6个必须提供的材料,最近一学期的课程教案、40分钟课堂实录视频等6个自选材料。评审专家原话:“每一份上传的资料都打开并评阅,入选国家一流课程都有课堂实录视频,其实自选材料也是必须提供的。”

四、总结反思——荣誉很高+责任很重+压力很大

浙江省获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43门,其中地方本科院校8门,能代表学校获得宝贵的1门国家级课程,不辱使命。

虽然荣誉很高,但压力很大。教育部将通过使用评价、定期检查等方式,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继续建设进行跟踪监督和管理。若5年内未能按照各类课程要求开放共享或持续建设的课程,将取消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资格。现在又是从零开始建设,始终要保持课程建设的质量并取得标志性成果。

五、发挥教发中心职能,做好教师培养与培育

顺利获得国家级一流课程认定,教务处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再次表示感激之情。成绩的取得是我校教师培养与教学管理体系的成功,希望教务处和教发中心能一如既往的重视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与扶持,早出成绩、多出成果,为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影响力做贡献。不成熟的建议与想法如下:加大平时培训力度,挖掘有潜力和实力的教师;做好赛前组织动员,邀请获奖选手的经验分享;组织校内专家评审,指导与打磨参赛教师作品;聘请校外知名专家,点评并提出宝贵修改意见;跟踪比赛评审过程,做好后续公关与保障工作;总结宣传获奖经验,反思存在不足并改进提高。

(2020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材料,内容有删减。)

绍兴文理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052次访问,全刊已有716251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