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学校特色项目二秉承“修德求真”校训 创新文化育人模式

   期次:第15期      查看:912   






  近年来,我校坚持传承与创新结合,创新文化育人模式,依托绍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积极探索体现时代特征、现代大学理念和学校特色的文化育人长效机制,为学校的内涵发展和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注入持久的文化动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彰显特色,以“修德求真”的校训作为文化育人的核心
绍兴文理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其前身可追溯到1909年的山会初级师范学堂,鲁迅先生曾出任学堂监督(校长)。办学百年,文脉不断,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在百年历程中,历届师生秉持鲁迅先生“开拓越学,俾其曼衍,至于无疆”的厚望,激发出发奋图强、求真务实、坚韧不拔、敢于争先、敬业爱校的办学精神。学校提炼出了“修德求真”的校训。“修德”是育人理念,浓缩着历代绍兴名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体现了大学生爱国荣校的理想追求;“求真”,反映了师生的价值追求,是高校大学生应有的精神品质。校训“修德求真”之思想精髓与古越先贤崇尚自然、务实尚用、开拓进取之“越学”作风一脉相承,成为校园文化个性和学术品格独特而鲜明的标志。百年校史、办学精神和“修德求真”的校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历届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凸显“三化”,我校文化育人工作的生动实践
(一)坚持道德教育生活化,传统文化现代化
多年来,学校一直提倡并致力于大学生基础道德教育,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的公民基础道德素质的提升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不仅要修大德,也要重基础、积小德。学校大力提倡“养成教育”,注重学生的基础道德和基础修养,营造“慎独”、“诚信”的校园氛围。学校成立之初,设置了无人看管的“莘莘售报亭”,由学生自己取报付款。推行之初,备受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报款不仅分文不缺,有时还会多出几元钱。近年来,学校又进一步创新育人机制,将立德树人的空间拓展到学生公寓。2010年开始了书院制改革的探索。依托书院管理体制,学校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德育新气象。2015年,学校在4个书院设立“诚信驿站”,通过无人售货的方式,倡导互助友爱,践行“友善”,进一步推动校园了“诚信”氛围的形成。
  (二)坚持文化活动品牌化,校园生活多元化
学校以文化活动为载体,拓展学生视野,提高综合素质。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以“风则江大讲堂”“卓越奖学金”“爱心承诺”等品牌活动为引领,着力实施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化战略,实现高起点规划、品牌化运作和全方位渗透。同时积极在各二级学院中推广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以校园文化“一院一品”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为载体,提升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整体影响力、引导力和覆盖面,实现校园文化品牌的持续发展和繁荣。近年来,学校还制订了 《绍兴文理学院文化校园建设规划(2014-2020)》 《绍兴文理学院文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绍兴文理学院文化校园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系统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三)坚持校园环境人文化,隐性德育显性化
几十年来,学校依托绍兴的地域文化优势,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深入挖掘校园环境的隐性德育功能,形成了以“修德求真”为核心的校园文化。2014年,学校成为省高校文化校园建设试点单位,相继投入资金2000万元,通过一系列的工程,校园楼道建筑均体现出浓厚的地方文化气息。校园内一条条以近现代绍兴籍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的名字命名的路,如树人路(文学家鲁迅)、元培路(教育家蔡元培)、建功路(数学家陈建功)等,发人深省、令人遐想。校园还有“春台”“伏园”“秋舫”“雪村”四大修读点,以四位绍兴籍校友孙福熙、孙伏园、董秋芳、章锡琛的名字相冠,透出浓郁的历史氛围。上世纪,绍兴杰出乡贤首倡兴办绍兴大学,并纷纷捐出巨资支持学校建设发展。为教育激励师生感恩进取,学校镌刻兴学碑,并以部分绍兴旅港同乡先后命名了志廉楼、财贞楼、恂如美术馆、月明音乐楼等。
  三、注重实效,我校文化育人工作的成效
(一)引领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和学生良好道德品行的培养
长期以来,“修德求真”的办学精神,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形成了正义正气、乐于奉献的校风。近五年来学校多次被省、市人民政府评为无偿献血先进单位。见义勇为行为不断涌现:2007年,化学化工学院药学033班钱伟平同学在公交车上见义勇为的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大家说法”栏目和“中国法制报道”栏目等媒体专题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赞誉,成为当代大学生践行公民道德的楷模;2008年,体育学院吕河军同学被评为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响力人物;2012年,化学化工学院姚建同学自愿捐献干细胞获得配对成功。以教学优秀奖评比为抓手,强化教风建设。2011年以来,学校连续开展教学优秀奖评比,至今已有300余位教师获此殊荣。学校把评选过程转变成教学经验交流的过程、教风和师德建设的过程,促进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提高,营造教学中心地位的氛围和优良教风。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长期坚持和传承“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精神,这种精神经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坚定了学生的理想信念,使学生形成了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鲜明个性。学校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科研活动为载体,把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内容。2015年,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校长担任院长;2016年4月成立学校创业学院金德隆分院。同时学校还与淘宝网正式签订合作协议,设立大学生网络创业基地,供大学生开展网上创业实践。学校在全省率先创设大学生创业园,设立创业基金,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有近200个项目入园并孵化出园,涌现出一批创业的好苗子。
  (三)促进校园文化的融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学校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促使文化育人的边际效应最大化。历经多年凝练,“风则江大讲堂”“爱心承诺”“卓越奖学金”已经成为学校独树一帜的文化品牌。“风则江大讲堂”已成功举办280余场,为繁荣学术研究、活跃校园文化、塑造人文精神、服务绍兴“文化强市”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被誉为“没有边界的文化,没有校门的大学”,先后被评为浙江省首批高校优秀校园文化品牌、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和全国优秀人文社科普及基地。“爱心承诺”至今已走过20个年头,先后共有26245名毕业生作出承诺,承诺款8992192.37元,3824名毕业生已经来校践诺,践诺款达768504.6元,成为学生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的有力抓手,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和浙江省第二批优秀校园文化品牌。“卓越奖学金”已经成为师生价值追求的风向标,从2004年至今已举办十二届“卓越奖学金”,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校合唱团在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世界合唱比赛中共获得7枚金牌、2项冠军。
  着眼文化育人,依托绍兴历史文化底蕴,学校在传承和创新百年办学精神的基础上,努力打造以“修德求真,追求卓越”为核心,彰显绍兴地方特色和德育特点的文化校园。学校牢牢抓住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把文化校园建设纳入到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中,放在整体办学和育人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和实施,既继承优良传统,又凸显时代特征,在提升校园精神文化活动品质的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对师生的精神感召,实现了校园文化育人的宗旨和目的。

绍兴文理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099次访问,全刊已有7177536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