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民国绍兴县长来裕恂

   期次:第433期   作者:●孙伟良   查看:872   

  来裕恂(1873—1962),字雨生,号匏园,浙江萧山人。民国时期,曾在绍兴担任过为期六个月的县长, 虽然从政时间短暂,但在绍兴留下了不少值得称颂的足迹。《绍兴县志》就有关于来裕恂的记载。据笔者了解,截至目前,还没有专家学者对来裕恂做过详细的史料考察。笔者在此对于这位民国绍兴县长作一个史料梳理,以飨读者。
                   一
  “吾曹始祖绍兴守,赴任经萧中道殂。六百馀年家世久,万千后裔系图符。先人未治留遗恨,小子临民继大夫,天报甚奇却巧合,私衷聊以慰区区。”这是选自来裕恂《匏园诗集续编》的诗作。“绍兴守”是指来廷绍,“小子”者,来裕恂也。来氏念及先祖曾来任绍兴知府,因故未任,遗憾深深。事隔六百馀年,作为来氏后人莅任绍兴县长,自然是荣幸之至。
  来廷绍(1150—1203),河南开封府鄢陵人,宋绍熙四年(1193)陈亮榜进士,历任朝散郎直龙图阁学士。嘉泰二年(1202)以宣奉大夫出知绍兴府,赴任途经萧山得急病,是年十二月十五日病殁于萧山 园寺僧舍,葬于湘湖方家坞。直系后裔在萧山长河延续有来氏之大族。来氏家族世代耕读,甲第繁盛。据现藏杭州市萧山区图书馆《萧山来氏家谱》载,明清两朝出过进士21人,举人39人,庠生97人;武进士3人,武举人18人,故有“无来不发榜”之谚。本文主人公来裕恂,是来廷绍第二十四世孙。
  来裕恂,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四月十一日。光绪十六年(1890)肄业杭州诂经精舍,受业于经学大师俞樾。两年后任教于杭州崇文、紫阳书院。二十五年,主宗文义塾智斋教务。二十七年,任教浙江大学前身求是书院。二十九年,因受新思潮影响,乃典衣举债,东渡扶桑,就读弘文书院师范科,获文学士学位,并考察日本各类学校的教育状况。次年,应聘为日本横滨中华学校教务长。不久回国,应蔡元培之约,加入光复会。宣统末年(1911)任萧山劝学所所长。民国初,任萧山、绍兴、开化、余杭等县教育或民政科长。后任教于杭州甲种女子职业学校、葫芦岛航警学校。其辗转各地兴执教劝学之行踪,足证裕恂先生在时代变革中是一位关注家国命运的知识分子。
  民国十六年(1927)6月,来裕恂经马叙伦推荐出任绍兴县县长。却仅半年,即因不满官场黑暗而辞官。据周德垣所撰《来公雨生传》载:“……其任绍兴县长也,对于任职半年,却是赔款辞职,令人唏嘘。征收,革除历年不给正串之弊;对于游民,续办绍兴习艺所;对于旱荒,开掘城河与各大河渠流通;对于路政,令让两边店面,广拓街道,开平桥级;对于监狱,给衣、给扇席、给糕饼、给痧药外,尤亲讲佛经,令囚人忏悔;对于兵差,于平时供给外,犹筹募开拨费,水陆安顿出境,民间绝无一草一木之骚扰;对于教育,处置师范学校争执及整顿各小学,尤为得宜而不遗馀力;对于工商,罢工风潮,复工手续,均使劳资双方情感不绝;对于地方公益,于设法补苴外,恒捐俸以维持之。所以绍民公论,有口皆碑。”2006年春,来裕恂长孙、南开大学教授来新夏先生(1923—2014)应绍兴市政府之邀,出席祭禹大典后莅临寒舍。席间,来先生谈及他的祖父曾任绍兴县的父母官而倍感自豪,因为祖父确实在任上做了不少好事。
  来先生还讲了一轶事,原来到任之初,庶务科长要为新县长筹办作寿,这本是向地方上绅商打抽丰的设辞,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美事,不曾想这位县太爷却以生日已过的实话相拒,使经办人落个没趣,三班衙役都没喝上汤,系下了事事掣肘的怨结。当时,军阀间的战争时胜时败,乱兵频繁过境,县署职员建议商会敛钱,借以经手自肥,来县长不允,反把历年工薪稿费节存的储蓄拿出来应付局面,当然捉襟见肘,无法支撑,终于不得不挂冠而去。来先生道:“半年县官,祖父只落得两袖清风,僚属讪笑,马老叹息。”来裕恂做官赔钱,周德垣《来公雨生传》载曰:“公以廉洁故,至卸任后清算交代,实赔累三千六百十三元六角八分三厘,有档案可稽,非公与德垣两人之私言也。公家素贫,半生来学俸所得,节衣缩食之馀,价买沙地七亩零,民田四亩馀,屋一间半,皆于绍兴交案赔款时,悉数变价以偿之。”
  来裕恂半年县长之作为,问心无愧,《治绍政绩》即是明证。《治绍政绩》稿本,九册,藏浙江图书馆。影印收载于中华书局2009年出版之《绍兴丛书》第二辑“史迹汇纂”第一册,为绍兴县政府往来公文及日常政务记录汇编,起1927年6月1日,止9月29日。2012年5月,笔者赴萧出席来先生九秩寿庆,持呈来先生,先生对我说:“这是我祖父的笔迹。”并题“来新夏敬读先祖遗墨,二○一二年五月”。
                 二
  《绍兴县志》记载民国时期22位县长,来裕恂是唯一的留学生。“曾留学日本”时与鲁迅是学友,回国后还彼此有交往。这在《鲁迅日记》中是有记载的。
  《鲁迅日记》中有四处提到来裕恂,即1914年2月2日“午后来雨生至部来访”,3日“上午来雨生至部来访,为保任惟贤、任陛两人,均萧山人”,3月9日“得雷[来]雨生招饮柬”,4月6日“汤聘之持来雨生绍介信来属为作保,以适无印章,转托沈商耆保之”。
  曹聚仁《鲁迅年谱》载,鲁迅于1902年4月至1904年4月就读弘文书院。来裕恂与鲁迅同期留学日本,均为浙江同乡会成员,彼此熟识。所以,1914年,来氏北游京师,在京与鲁迅以旧识频相往来,他所托的作保诸事,鲁迅均予以圆满解决。
  来裕恂也是一位诗人,他不经意间的写作过程,竟然为鲁迅小说集《呐喊》作了一个很好的注释。
  2007年,杭州市滨江区社会发展局邀集吴云、来小钦等四人,整理被杭州图书馆收藏的来裕恂《匏园诗集续编》手稿,期间得到一件意外的收获,那就是鲁迅小说里“孔乙己”这个名字的来源,找到了实物答案。来裕恂晚年生活穷困,买不起纸,拿小学生写过的描红纸翻过来写诗。描红纸上印的就有“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等笔画简单的字。来氏诗稿无意之间保留了这一文物。
                   三
  来裕恂曾从师于经学大师俞樾,极受赞赏。光绪二十三年(1897)三月,曲园老人俞樾于西湖右台仙馆为来裕恂《匏园诗集》作叙云:“余自同治七年戊辰,主诂经精舍讲席,于今三十年矣。中见掇科名而登仕版与富著述而寿名山者,不乏其人。雨生肄业于精舍,颇能通许郑之学。”《匏园诗集》共36卷,按年分卷,起己丑(1889),止甲子(1924),历时36年共收古今体诗2400首。又有《续编》,起自民国十四年(1925),止于1951年,凡27卷,有诗歌1890馀首。
  来裕恂身经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使他接受了新思潮的洗礼,因此他的诗有新的风格、充满着爱国情怀。如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倭寇行》指斥日本的侵略,《游江北岸》则抨击英国侵华;赞成变法的《读公车上书》,颂扬康有为是“伟哉南海有人豪,联合公车情允洽”;同情革命的《闻皖省兵变》《闻秋瑾就义》二诗悼念徐锡麟、秋瑾;在《武昌起义》中高歌“霹雳一声惊破胆,楚江风雨天昏暗……从今收拾旧山河,赤壁功成奏凯歌”。
  《匏园诗集》对研究绍兴史事起到佐证作用。据《绍兴县志》载,清宣统元年(1909),陶 宣捐资兴建绍兴通艺中学堂,三年开办法政别科,民国元年(1912)迁入城区原龙山书院旧址,更名绍兴私立龙山法政专门学校,山阴东浦人陈燮枢(1874—1958)曾任校长。民国十五年《下方桥陈氏宗谱》记载,陈尚恕(1886—?)即毕业于该校。位于卧龙山的龙山法政学校民国三年停办,学生转入位于杭州的浙江私立法政专门学校。因而来裕恂作于民国二年的《龙山法政学校》诗,佐证了该校的存在。
  来裕恂于民国二年陆玉书任绍兴县知事(1912年10月至1913年)时出任县教育科长,卷二十五《谒绍县知事陆玉书》诗中注有“陆玉书名钟麟,杭州武备学堂毕业”,此信息可补《绍兴县志》第二十一编《县政机构?首官名录》的附注。
  来裕恂作于民国二十三年的《诗巢文件》一卷,对龙山诗巢的遗闻轶事颇多采录。诗中的信息透露出,来裕恂与朱仲华、戚扬均有诗文交往,亦参与了由王子余于民国二十一年创立的“龙山诗巢壬社”的相关活动。
                     四
  来裕恂于民国二年由浙江省教育厅调任绍兴县教育科长,足迹所到有马鞍、柯桥、三江、禹陵、柯岩等地,留下很多诗篇,极具文献价值。限于篇幅,就《游马鞍村》略作简述。
  清傅怀祖云:“(绍兴)城北枕大海,少冈阜,惟马鞍之驼峰特名。”驼峰山层峦秀列,松竹蓊郁,历代诗人、名士无不随时登览,歌啸流连。民国钱荫乔辑有清一代越之诗人咏越中山川名胜之《越声》,咏兹山者有周长发、徐梦熊、宗圣堂、陈光绪、孙廷璋、王诒寿、鲍存晓、来裕恂等十五位。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山阴人徐梦熊与里人沈香岩频相唱和,作诗《鞍村十咏》,依序为“湖村春晓、狮岩旭日、驼峰远眺、亭山夕照、东楼晚钟、锦屏纳凉、佛潭秋月、南塘观潮、安湖红叶、鞍岭霁雪”。后来裕恂谓“(马鞍)村景有十胜,清道光时,村人沈香岩有‘十咏’,因用其韵,赋而和之”。
  以《驼峰远眺》为例,徐梦熊诗云:“驼峰遥望与云齐,直上牛冈坦若堤。兰若客来花不扫,墨池人去鸟空唬。一泓鉴水杯中小,万点稽山屐下低。布袜青鞋犹未制,此心先已渡耶溪。”沈香岩诗云:“双峰盘结翠薇间,吐纳烟霞高莫攀。树底远生沧海日,云边低画会稽山。三江北注分仍合,万壑东流去不还。何处潮声起天末,布帆无数出汤湾。”来裕恂之《驼峰远眺》为:“双峰耸翠白云间,博硕坡陀高可攀。驼背穹窿迷鉴水,牛冈垂拱对稽山。任他背瞰频留恋,览尽东流几往还。越地群峦欣远眺,白盐井灶在溪湾。”
  马鞍山四面凌空,峭岩壁立,雪后初霁,朗若玉山。徐梦熊《鞍岭霁雪》:“雪消天霁欲飞奔,万丈晴光射海门。晓色银泥铺锦障,夕阳朱鬣浴红盆。霜蹄驾雾冰全裂,石齿嘶风玉乱喷。寄语山僧休拥帚,白颠留与照黄昏。”沈香岩云:“谁策公孙白马来,迎风卓立势崔嵬。寒吞牛背半天浪,香嘱驼峰千树梅。夜月湃含银胯冷,夕阳红对玉花开。高吟安得欧苏笔,手不持兵战一回。”来裕恂曰:“石齿霜蹄驾雾来,素丝白练缀林隈。学书合许时晴快,访友疑从曲剡回。云水空明银世界,画图隐约玉楼台。花骢耸鬣形殊似,况有吟香雪里梅。”
  令人欣喜的是,民国《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收录沈香岩的《鞍村十咏》,而徐梦熊、来裕恂的诗作被钱荫乔辑入《越声》,编在《绍兴县志资料第二辑》中。徐梦熊、沈香岩、来裕恂三位的作品,着实留下一段诗林佳话。

绍兴文理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7931次访问,全刊已有721929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