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参加南社活动的绍兴人

   期次:第433期   作者:●佘德余   查看:275   

  宋琳(1887-1952)原字子培,后改紫佩,浙江绍兴人。1910年,受聘于山会师范学堂任教,次年接受鲁迅邀请,担任绍兴府中学堂教务兼庶务,在此期间与鲁迅共同创办了“越社”和《越铎日报》,并聘请陈去病出任《越铎日报》总编辑,由陈去病介绍加入了南社,参加了1911年9月17日于上海愚园召开的南社第五次雅集活动。其后由于《越铎日报》内部纠纷,鲁迅到北京教育部任职,宋琳也在绍兴另创“天觉报”,后由鲁迅介绍到北京图书馆任职。其后参加了1913年4月27日南社北京事务所于北京畿辅先哲祠召开的第二次雅集活动,并被推荐为书记员。1916年9月24日,宋琳又参加了北京徐园召开的第七次雅集活动。
  徐道政(1866-1950)原名尚武,改名平夫,字道政,号病无,晚号射句山民,诸暨县化泉乡黄畈阳村人。光绪十一年,教授浙江两级师范,后考入京师大学堂,研古周礼和中国文字学,潜心研究许慎《说文解字》,评价各家注释,指正段玉裁注释之谬,所撰《中国文字学》为学界所重。民国二年(1913)应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之聘,出任校长多年,在教学实践中,以诗歌形式阐述中国文学结构,著有《说文部首歌括》,被教育部定为初级小学教科书。民国四年(1915)柳亚子、高吹万等游览杭州,经陈无用介绍与柳亚子结识,并加入南社。民国二十四年(1935)辑成乡邦文献《诸暨诗英》。
  徐道政与马一浮、柳亚子、蒋堂、张霞轩等来往频繁。《得古琴记》中已知其与马一浮交谊深厚。《南社丛刻》第十六集有《与柳亚子书》《再与柳亚子书》和《柬亚子》诗,其书中曾作一绝云:“茂林我亦慕相如,口不能言善著书。不若并书亦无有,韩王湖上只骑驴。”对柳亚子虽口吃却善著书表示钦佩。又有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 七古诗:
  “与君高拍洪崖肩,安能婢膝奴颜事权贵,使我内热如熬煎。”晚年隐居家乡,自称“射句山民”,平时善书法,擅长篆刻,纵情诗书,种花卉自娱。有诗稿名《射句山房集》,惜毁于“文革”时期。
  陈越流(?-1923)名樗,浙江诸暨人。有兄弟六人,长兄陈无用,字虑尊;二兄,陈无名,字微庐;三兄陈蜕,字仲觚;四兄陈无私,字淡园;五兄陈梨梦,字梨梦。五人中依次小一岁。越流最小,距离长兄相差十余岁。他体质较弱,自堕地直至中年不离药饵,因自号“药叉”。后涉足梨园,由柳亚子介绍和梨园演员冯春航订交。民国十二年(1923)至上海,此年九月积食致疾,误于庸医,致病情加重,十月廿一日竟客死上海。《柳亚子日记》曾有记载:“得陈越流噩耗。越流名樗,字药叉,书法古拙,学黄学斋,诗文亦奇崛,名下土也。患消渴疾,死于冯春航家,诗以哭之。”又作《追悼陈虑尊、越流昆季,兼示其犹子仲光,再叠前韵》,诗云:
  邻笛无端变徵声,故人心迹证双清。
  最怜季孟同时尽,敢道才华与命争。
  红蜡听歌愁旖旎,白衣纵酒记将迎。
  何堪今日山阴道,独遣狂咸慰我情。对陈越流及其长兄相继去世表示惋惜。
  陈越流兄弟六人皆为南社成员,民国四年(1915)5月9日南社于上海愚园十二次雅集之后,柳亚子与高吹万、姚石子三人同游杭州,时值冯春航在杭州湖滨演剧,杭州丁氏兄弟白丁、不识、展庵和陈氏兄弟虑尊、微庐、越流以及林秋叶、陈稚兰、程光甫等人殷勤接待,流连二十余天,在西泠印社举行南社杭州临时雅集,柳亚子介绍陈氏兄弟六人加入南社。据《南社丛刻》第十三集陈无名《与柳亚子书》云:“蒙招我入南社,不才之木,见顾匠石,荣幸何如。”并赠送《南社丛刻》第八集至十二集共五册。自此,陈氏兄弟六人与柳亚子、姚石子、冯春航等书信往还,交流频繁,冯春航还跟随陈越流学习写诗,居然斐然成章。
  陈氏兄弟六人也在《南社丛刻》第十三集、十四集、十七集、十九集、二十二集陆续发表诗词文作品。可见他们兄弟六人不仅能文,而且也擅作诗和词,同时对戏剧演技也有很高的鉴赏能力。
  经亨颐(1877-1938)字子渊,晚号颐渊,浙江上虞人。二十九年(1891)游沪上,寄寓伯父经元善家。戊戌政变时,经元善联合蔡元培等维新人士联名通电反对建储之举,旋遭清廷通辑查办,寻亡命澳门,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归沪,二十九年留学日本,专攻教育与数理,计时八年毕业。期间与孙中山、廖仲恺等相识。宣统元年(1909)归国,先后担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务长、校长多年,民国十年(1921)迫于省长齐耀珊反对学生运动的压力辞职,回家乡创办了上虞春晖中学,一时国内知名人士如夏丐尊、朱自清、杨贤江、朱光潜、丰子恺、王任叔来校任教。民国十三年(1904)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后,加入国民党,先后担任国民党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执行委员。1928年冬,与何香凝、陈树人、柳亚子等人在上海发起组织“寒之友社”,以诗言志,以画喻节,互相砥砺,坚守革命情操,拒与浊流合污。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经亨颐与宋庆龄、何香凝等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专门组织书画义卖支援抗战。二十六年夏(1937)因病返家乡白马湖,二十七年春返沪治病。
  经亨颐何时参加南社不明,只知其南社编号为823号,大约于南社的中后期。1923年10月14日成立新南社,郑逸梅编著的《南社丛谈》中附《新南社社员录》216人有“经子渊”之姓名。南社领导人柳亚子为其写的《经颐渊先生传》中称“十六年夏,余游南都,始识先生……二十一年秋,始复相见。时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女士养病于先生白马湖私邸,余渡海往诣,与先生同行,下榻长松草堂三昼夜。酒酣往来,抵掌高谈,未能忘情于天下事也。”柳亚子写的《经颐渊先生挽诗》云:
  五绝颐渊旧著声,病床殡舍若为情?
  辩奸每詈东窗妇,得婿宁辞左袒名。
  早死羡君成解脱,余生留我砺坚贞。
  放翁家祭知何日?白马湖头絮酒倾。对经亨颐的一生给予了客观的评价。
  经亨颐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自己曾说:“吾治印第一,画第二,书与诗其次焉”。可见,金石、书、画、诗皆有很高的造诣。著有《颐渊诗集》《经亨颐日记》《经亨颐教育论著选》等。
  潘普恩,字少文,上虞松厦人。潘少文雅好诗词,光绪年间尝与陈蝶仙、章雒卿等于杭州博济堂后楼共结诗社唱和。宣统元年(1909)又与季逢元等结射湖社。又与经亨颐、夏丐尊、倪羲抱同为南社社员。民国四年(1915),柳亚子、高旭、姚石子三人来杭州西湖游览,将所作之诗印行,定名为《三子游草》,潘少文为之作《三子游草跋》,其中云:“有游草西湖荣,有三子游草而湖益荣……是三子与西湖同不朽,西湖亦足千古。”高度评价柳亚子等三人所作游草。又有《柳亚子来杭戏赠一绝》《赠亚子》《题三子游草》《题亚子分湖旧隐图》等诗作,其《赠亚子》诗云:
  《春航集》里读君诗,文采风流恨见迟。
  双鲤不来归雁杳,教人何处寄相思。表现了对柳亚子的仰慕心情。又有[少年游]《为冯春航题名小青墓作用虑尊韵》词,可见他与戏伶冯春航、诸暨陈无用兄弟之间也有唱和交往。
  邢启周,一名越,字知鼾,又字志汉,浙江嵊县人。他的申请加入南社编号为“267”,可见加入南社较早。他曾于宣统二年(1910)一月出版的《南社丛刻》第一集上发表《赠悲秋生》七律诗一首,诗云:
  喜亦相逢又别离,光阴迅速令人悲。仆南君北休回首,心事拚教酒盏知。跨马提刀救国时,风尘何幸遇心知。
  相期奋臂挽危局,男子当为天下奇。可见也是一位反清争取共和的一位革命志士。其后又于民国四年(1915)五月出版的《南社丛刻》第十四集上,发表《追哭太一先生》七绝四首,其中有诗云:
  蕙折芝摧又一秋,怒潮江汉自东流。
  任他国狗疯狂急,毅魄英魂千古流。
  长江今后坏长堤,国事飘摇忍再提?
  大好河山归浩劫,苌弘碧化杜鹃啼。“太一”为宁调元(1873-1913)之号,湖南醴陵人。南社社员,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而被杀。此诗赞颂了宁调元反对袁世凯称帝而从容就义的英雄行为,同时也为创建共和大业不顺而忧虑。
  邢锺翰,字诵华,浙江嵊县人。他申请加入南社编号为“283”,可见是与邢启周同时参加。他曾于民国三年(1914)十月出版的《南社丛刻》第十二集上发表《月夜不寐》五律诗一首,诗云:
  惨淡灯还在,横窗月一轮。蛙声喧远近,客意叠酸幸。
  云气微将逝,庭花空自春。难堪消此夜,况复渺无邻。
  首联以“惨灯”、“横月”点明所处环境,颔颈两联对仗工整,占明浪迹在外,经历坎坷,前途无望的心境,尾联揭示形单难堪度过此夜,抒发了孤独凄凉的心情。
  此外,据栾梅健的《民间的文人雅集———南社研究》记载,参加新南社的还有王思默,浙江绍兴人;谢凝远,名惠,浙江绍兴人;陈永霖,名瑛,浙江绍兴人;封光甲,浙江绍兴人;张聿光,浙江绍兴人;戴仪仲,浙江绍兴人;蒋伯诚,浙江诸暨人;叶天底,浙江上虞人,时任《民国日报》主笔;王晓 ,浙江嵊县人;胡宝贞,晓籁妻,嵊县人;蔡元培、字孑民,浙江绍兴人,南社纪念会名誉会长。
  蔡元培(1868-1940)字孑民,又字鹤卿,别字民友。蔡元培在上海工作期间就与南社的创始人陈去病、高旭、柳亚子有过交往:1902年陈去病参加了蔡元培等发起的中国教育会,其后柳亚子也于第二年加入了中国教育会。1903年,陈范担任《苏报》“学界风潮”专栏编辑,时在日本留学的陈去病与在沪的蔡元培轮流撰写评论。1904年2月26日,由蔡元培出任总编辑的《警钟日报》在上海创刊,陈去病、高旭、柳亚子三位南社元老曾在该报“杂录”栏发表诗文,后来加入南社的高燮、蔡寅、王无生等人也一同参与其中。1906年柳亚子由高旭、朱少屏介绍加入了同盟会,后又一起参加了由蔡元培等主盟的光复会。中国教育会是当时国内最早的革命团体,在近代革命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她开创了继维新派民权宣传后中国民主思想传播的新阶段,把舆论准备推进到以民主共和为核心的新高度,培养和聚集了一批反清反专制的革命骨干,直接为同盟会、光复会输送了力量;同时也促成了革命学术团体国粹派的诞生,也孕育了革命文学团体南社。《警钟日报》 《苏报》和《民吁日报》等新闻报刊也锻炼和培育了一大批反清反专制的文化人,为南社成立发展积贮了人才。蔡元培虽然未参加南社,也未参加南社多次的雅集活动,但与南社的许多社员皆有交往,且对南社予以一贯的支持与关心。1934年3月4日,南社于上海北四川路新亚酒店举行临时雅集,到会社友和非社友109人,蔡元培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国民政府委员、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出席了此次雅集。后来由胡寄尘提议,柳亚子仿照《东林点将录》和《乾嘉诗坛点将录》的办法,将蔡元培列为第一号“梁山开山头领托塔天王”,当时的《上海市年鉴》也将这一消息编入。1936年2月7日,南社纪念会在上海福州路同兴楼举行第二次聚餐会,函聘蔡元培为名誉会长,由此可见蔡元培在南社中的巨大影响。

绍兴文理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7930次访问,全刊已有7219111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