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刘基的两次云门之游

   期次:第3期   作者:●孟文镛   查看:74   


刘基 图像


  刘基(1311~1375),字伯温,至正十三年至十六年(1353~1356)被羁管于绍兴。据黄伯生《行状》:“公在绍兴,放浪山水,以诗文自娱。时与好事者游云门诸山,皆有记。”康熙《会稽县志》卷二十二载:刘基“居绍兴,放浪山水,以诗文自娱。凡新、剡、萧、暨诸名胜游赏殆遍,而盘桓云门诸山最久,俱有记。”刘基在至正十五年(1355)两次游览云门诸山,盘桓既久,著述亦丰。
  第一次是正月二十一日,刘基邀朱右(朱伯言)、李伏(李子庚)、富好礼(富处善)、开元寺僧机玄中结伴游览云门诸山。舟出越城东南,入鉴湖,溯若耶溪而上,经樵风泾、铸铺,泊于云峰之下,登岸到平水市。夜宿平水市开元寺僧机上人祖居之小轩,机上人请为小轩命名,众人以其轩在溪之上、山之麓故名为“溪麓轩”。二十二日,应灵峰寺奎上人之邀前往灵峰寺,灵峰寺在金鸡峰下,陶山在其前,日铸在其东南,山上遍植绿竹翠松,也多枫。寺后悬岩上,有一松风阁,系奎上人居处。松风阁侧有三松,不知其几百年,微风拂之如泉鸣,稍大如奏乐,大风至则扬波振鼓,阁因名之曰“松风阁”。松风阁下有一泉,水从石罅中流出浸为渠,伏行沙土中,积成四小池,复流入山麓,潴为大池,东注若耶溪。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于崖上俯视,松竹花木均映入水中。泉水终年不枯,冬暖夏凉,泉为之名“活水源”。众人留宿松风阁。二十三日,受云门寺主持季蘅邀请,刘基一行辞灵峰,循若耶溪而上,前往云门寺。沿途“两山谷左右夹道,或俯或伏,或偃或立,或仰或欹,或起而特,或蜿蜒若虬龙,或飞翔若鸾凤,或如倚盖、如舞袖、如展诰,如仙人袒腹踞傲大坐,如宫女冠帔敛容而立,如麒麟、如卧牛、如奔象、如鹅鼻、如鹿头、如木禾、如灵芝、如庆云,又如帆、如旗、如酒瓮、如香炉,山中人亦各以其形似名之,千态万状,真使人应接不暇”。刘基一行在云门寺游览了丽句亭、浮青阁、好泉亭、醴泉、松花坛等胜景,以及葛洪炼丹井、智永禅师笔 、墨池等故迹,观看了寺中记咏载籍及虞集撰写的《云门寺记》碑。如此盘桓二日。二十五日,出云门,度不负岭(相传唐萧翼取《兰亭序》时,至兹岭阅视,喜曰:“不负此行矣。”后人以名岭),至法华寺,拜望了弘上人,宴饮临清轩。是晚宿法华寺。二十六日,在弘上人陪同下,观看维卫佛铜像,南梁朝所赐法衣、铁拄杖,并唐李邕所书碑石刻。下午自林壑亭东出涧口,折而北行十里至溪埠。弘上人又出酒劝客溪上。后乘舟返城。
  这次刘基一行的云门之游,由朱伯言作《游云门五记》 (《始游灵峰寺记》、《自灵峰入云门记》、《游云门诸寺记》、《自云门过法华山记》、《饮天衣寺临清轩记》),详细生动地记述了此次出游经历。
                 始游灵峰寺记
                  朱 右
  于越郡之南二十里,大山二:一曰会稽,禹穴在焉;稍西南十里,曰秦望,始皇封表之山。两山之间,名山水泉石胜地,殆以百数,绵亘数十里,如云门、灵峰、阳明、法华,又其奥区也。
  至正十五年正月二十一日,青田刘基伯温、汶阳李伏子庚、洛阳富处善好礼、越僧友机玄中与天台朱右俱往。治舟南出城,沿鉴湖东,直南十里,至于阳明山下。阳明为越中洞天,冈峦峭拔,岩崖 ,乃会稽支山,郡乘以神禹葬衣冠其地。
  自阳明通大溪,众水合焉。又五里,折而西,入小溪,若耶之水出焉。又西南三里,至于灵峰山下。灵峰水 然汇入耶溪,当两涧合流为渠,民桥其上。方春水初,土人皆出山中所产竹木薪炭,泛流至是贸易,商市聚之,民居凑集。
  予皆以舍舟,西行一里许,抵灵峰寺。寺僧友奎方舟,具篮舆出,迎客松径间。行二百步,苍翠夹除道,涧水自寺山出,幽幽然有声,又清冽可爱。客迟迤望,山麓田塍间大松两,鹳巢其巅,翩跹号鸣,若喜客至者。寺之后有灵峰,故以名其寺。相传峰顶尝有金鸡来鸣饮泉。其上下有流泉二:一名慈济泉,僧言曩光禅师尝以此泉愈病者;一名活水源,大旱流水不竭。二泉分东西流,出寺门复合。寺之后构阁六楹,大松环左右,竟日夕如风雨至,如奏笙竽,发天籁,其声变万状,郡守白野公为题曰“松风阁”。众客皆盘桓其中,一境之胜,尽可览取。
  上人设酒宴客,众以次联句,复命题各赋诗,独青田诗先就。诸公兴方未已,且吟且行,每句成即叩予,若搅予抽思。予与青田之子琏避他室,移顷亦就,众客欢笑。晚就睡阁上,榻皆连设无次,李汶阳、富好礼又善谐谑,欢余,各出奇意相嘲弄,至尽夜分。惟予与二僧讷不能复,是二十二日也。
  第二次是同年夏天,刘基重游云门诸山,时间长达一个多月。早春刘基与友人有结伴重游云门之约,因李伏有事赴金陵、朱右回天台、富好礼也为生计他适而未能履行,但刘基对重游云门若耶一直念念不忘。六月二十日,已任育王寺书记的机上人正与刘基作别,灵峰寺奎上人来信邀刘基,是日友人招饮,大醉。次日,由机上人陪同前往灵峰寺,刘基醉尚未醒,乃卧溪麓轩。二十二日,机上人辞还育王寺,刘基独至灵峰寺。六月二十二日,撰《出越城至平水记》。在灵峰寺松风阁住了十余日,得以领略松风之妙,“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其松风“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遥太空”。“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稍大则如契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无所定,而于是阁不能忘情。”七月九日,撰《松风阁记》。在活水源也更见其佳,“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暖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撰《活水源记》。由灵峰寺奎上人陪同重游云门,除了云门广孝寺,还游了普济寺、明觉寺、深居精舍等名胜古迹。出灵峰,循溪而上,至普济寺,寺僧砥上人迎客登无庑清远楼。启窗眺望,则陶山、柯山、秦望诸峰尽收眼底。有泉出竹根流入于楼下,楼外又有白石冈,石色皆白如玉,真是一神仙所在。普济寺,宋乾道元年(1165)卢文郎建。原为晋时鸿明禅师讲经之地,将军何充好佛,常来听讲。寺后之岭为何山岭,故又称何山寺。刘基留宿普济寺。撰《自灵峰适深居过普济寺清远楼记》。次日,应深居精舍允若上人之邀,刘基与奎上人前往深居精舍。他们出普济翻何山岭、登刺涪山,途经明觉寺。在明觉寺谒千岁和尚塔,观洗骨池。洗骨池在东庑下,山之巅,有水,虽大旱不干,可称“灵迹”。最令刘基难忘的还是寺前景色:寺门对面,有三水自三个方向流汇寺前,有山似鹿头、龟、鹤,分别隔溪如朝拜山门;而柯山、陶山、木禾、鹅鼻诸峰皆列其后如屏障,故寺虽高而不露。自明觉寺下岭,就到深居精舍。深居精舍是云门广孝寺允若上人退居之室。入精舍有一溪,溪口有奇石拔起自沙水,状如折桂,下有石如伏兽名为钓台。溪水澄碧,溪深处有三山状如三狮鼎足而立,又有九墩错落其间。深居精舍就建在三狮之中。深居精舍背后依柯公山,山上有一潭,相传潭中有白龟、龙,时出作云,遇旱祷之则应。右为化山,相传葛稚川成仙后,他的木几即化为鹿。化山外面即秦望山。深居精舍左为木禾山,其前为鹅鼻峰,是诸山中最高的两个峰。鹅鼻峰又称刻石山,《水经注》载,秦始皇登会稽山刻石纪功,尚存山侧。刘基在深居精舍盘桓八日。撰《发普济过明觉寺至深居记》和《深居精舍记》。七月二十日,刘基返回灵峰,再宿松风阁。又三日。七月二十三日,再撰《松风阁记》,云:“松风阁在金鸡峰下,活水源上。予今春始至,留再宿,皆值雨。但闻波涛声彻昼夜,未尽阅其妙也。至是来至阁上,凡十余日,因得备悉其变态。”“有风拂其枝,如龙凤翔舞,离 蜿蜒, 徘徊,影落檐瓦间,金碧相组绣,观之者目为之明。有声如吹埙,如过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铁马驰骤,剑槊相磨 ,忽又作草虫鸣切切,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听之者耳为之 。”因平水崇福寺僧玄旨来灵峰寺邀请刘基,刘基拜别奎上人,回平水市。居崇福寺。崇福寺始建于宋绍兴年间,初名观音忏院,开禧二年赐额为崇福院,现崇福寺为元代重建。是夜,刘基宿寺僧俦上人之看山楼,撰《绍兴崇福寺记》和《崇福寺俦上人看山楼》。翌日,自平水乘舟原路返城。
  刘基此次云门若耶之游,历时一个多月。他效法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撰写了多篇游记和大量诗篇。《诚意伯集》卷六收录的游记有《出越城至平水记》、《游云门记》、《松风阁记》、《活水源记》、《自灵峰适深居过普济寺清远楼记》、《发普济过明觉寺至深居记》、《深居精舍记》、《绍兴崇福寺记》和再撰《松风阁记》等九篇,足见其对云门山水情有独钟。他在 《游云门记》 中说:“昔唐柳先生谪居岭外,日与宾客为山水之游,凡其所至,一丘一壑莫不有记。夫岭外黄茆苦竹之地,有一可取犹必表而出之,而况乎云门若耶以山水名于天下者哉?”刘基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学遗产,使我们领略了当时云门诸山及若耶溪水绚丽灿烂的风光,而且也为我们研究这一地区的历史地理和开发旅游资源留下了珍贵的资料。现采撷其中一篇,以飨读者。
                活水源记
                 刘 基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槠,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华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傍,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 ,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 鹆,黑色而赤觜,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绍兴文理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2824次访问,全刊已有724862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