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会稽贺氏家族特征及其学术成就

   期次:第3期   作者:●吴从祥   查看:119   

  随着士大夫的家族化和地方大族的士大夫化,到了魏晋时期,各地皆出现了一系列的世家大族,即士族。因受政治、经济和地域等因素影响,各地士族地域特征逐渐形成。西晋短暂的统一并没有很好地实现地域文化的融合。东晋以降,南北对峙,地域文化差异变得更为明晰。就士族而言,北方士族(即侨姓)与南方士族(即吴姓)虽然在东晋之后,二者在文化方面有双向互融的倾向,但其差异性依然较为明显。不仅如此,由于受到政治、经济、地域、文化等因素影响,江东各地士族亦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命运和家族特征。吴郡士族以陆氏、顾氏、张氏、朱氏为代表,会稽士族则以孔氏、虞氏、贺氏、谢氏为代表,吴兴士族则以沈氏、姚氏为代表。相比较而言,由于受地域因素影响,吴郡士族与侨姓士族交流较多,故其受侨姓士族影响较大,因而显得更为开放,吴郡士族多受玄学影响便是明证。而会稽士族却一直比较保守,往往保持着汉魏儒学传统,直至南朝后期,这一情形方才略有所改变。吴兴士族地位远不如吴郡士族和会稽士族,唯有沈氏是例外。就会稽士族而言,山阴贺氏最具有代表性。山阴贺氏不仅是会稽士族的典型代表,也可以说是江东士族的代表。贺氏家族的政治地位、社会影响、学术风格与家学传统的变迁,很好地展示了贺氏家族独特的家学传统和家族特征。
  与其它士族相比,会稽贺氏在为官、社交、学术等方面都展现了其家族优良的家学传统和鲜明的家学特征。
  (1)在仕途上,贺氏不因朝代更替而兴衰。东晋以降,江东士族都经历了艰难的发展历程。如上所说,贺氏原为齐公族庆氏之后,后庆封避罪奔吴。西汉末庆氏徙居会稽山阴,东汉安帝时因避讳改为贺姓。如果再考察其它江东士族便可发现,三吴著名士族,如吴郡陆氏、朱氏、张氏,会稽虞氏、孔氏、魏氏、谢氏以及吴兴沈氏、丘氏、姚氏等,皆为北方南迁者。这些南迁者,往往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其中不乏一些南迁后为高官者,如虞翻之父虞歆为日南太守,孔愉祖父孔竺为吴豫章太守等。这些显然为这些家族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六朝时期,贺氏发展大体比较平稳,没有因朝代更替而呈现出明显的大起大落。孙吴时期,贺氏较早与孙氏合作,故贺氏仕途较为通达,出现了贺齐、贺邵等名流。后贺邵受陷害致死,家属流放海隅。这是贺氏所受到的唯一的较大打击。西晋平吴,贺循得以还乡。东晋建国江南,给江东士族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贺循以其学术而深得晋元帝器重,贺循名位具归,成为一代儒宗。由于贺循早亡(东晋建国仅三年便亡),其子尚幼,故贺氏家族渐趋衰微。直至百余年后,贺 和贺琛的出现,贺氏再次兴盛。此后,贺氏一直长盛不衰,直至唐代。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家族因投靠政治,故随朝代更替而兴衰。如吴郡陆氏、顾氏,因得地域优势(东吴和东晋皆建都于建康),而大兴于东吴和东晋时期,但进入南朝之后,便少有闻名于世者。再如吴兴沈氏,因卷入政治斗争而几次大起大落。东晋时沈氏因支持王敦谋反而遭到沉重打击,后因支持刘裕而再兴振兴,后又因与萧道成争权败北,沈氏再次受到灭顶之灾。直至梁代,沈氏弃武习文,沈氏家族方才得以比较平稳地发展。会稽贺氏,因与政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虽为高官者较少,但亦很少卷入高层政治斗争,故能比较平稳地发展,而较少受到朝代更替的影响。
  (2)在社交方面,贺氏不善结交权贵,而多结好乡里。六朝时期,社交和婚姻是士族提升和保持社会地位的重要手段。如上所说,山阴孔氏因多次结好于君主而仕途通达。如东晋时期,孔愉、孔坦等因支持晋元帝而仕途通达;刘宋时期,孔季恭因支持刘裕而深受器重。众多士族则往往借助婚姻来维护其社会地位,如吴郡士族,如陆氏、顾氏等,一方面以婚姻结好于侨姓士族,另一方面又以婚姻来结成利益集团,以维护其地位与利益。会稽士族,如孔氏、虞氏等亦是如此。唯有贺氏例外。如上所说,贺氏仅贺循和贺琛因居高位,故与达官权贵交往颇多,而其它人则很少与权贵交游。贺氏亦不借助婚姻来结好于侨姓士族和江东士族。相反,在友情上贺氏一方面深得乡友提携,另一方面他们也竭力举荐乡友。如贺循曾先后获得吴郡陆机、顾荣等人举荐,而他亦曾举荐荀组、虞喜、陆玩、丁潭、杨方等南人。如贺琛发达后曾举荐南人沈洙、沈峻、孔子祛等人。不善结交权贵,使得贺氏很少官至高位;相互关照提携是在侨姓统治下江东士族寻求生存发展的必由途径。可见,在社会交游方面,贺氏既体现了江东士族的共性,但也保持着自身的个性。
  (3)在学术方面,贺氏坚守传统儒学,世代以礼学闻名。如上所说,在为官和社交方面,贺氏显然不如会稽孔氏和虞氏,更不用说与吴郡陆氏、顾氏等相比了。但是在学术方面,江东士族则少有能与山阴贺氏并提者。贺氏有着深厚了家学传统。如上所说,贺氏源出庆氏,而庆普创立的庆氏礼学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六朝贺氏很好地继承了这一优良家学传统,贺氏世代以儒学为业,以礼学名世,少有例外。东汉贺纯便以儒学而闻名。东吴贺邵因“奉公贞正”(《三国志·贺邵传》),为群小所畏。晋代贺循自幼“操尚高厉,童龀不群,言行进止,必以礼让”(《晋书·贺循传》),后虽居高位,依然以礼自律,以至元帝称其“清直履道,秉尚贞贵,居身以冲约为本,立德以仁让为行,可躬训储宫,默而成化”。不仅如此,贺循精于礼学,为一代儒宗,为东晋礼乐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梁代贺 和贺琛皆为一代礼学大师,贺 《礼记新义疏》影响深远,《礼记正义》引用颇多。贺琛《新谥法》撰成后在很长时间内一直为官方所用。晋代贺隰、梁代贺革以及陈代贺德基等,皆精于礼学,为当时著名礼学家。正如李慈铭所云,山阴贺氏“六世以三礼名家,为南土儒宗”。
  会稽山阴贺氏是典型的学术世家,六朝时期贺氏家族礼学名家辈出,其中最著名的当数东晋贺循、梁代贺 和贺琛,他们不仅著述甚丰,而且皆在融前人之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礼学体系,对后世礼学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贺循礼学 贺循是东晋时期最具权威的丧礼学家之一,其丧礼学体系广博精密。贺循幼罹家难,流放海隅。西晋平吴,得归乡里。贺循自幼勤于礼学,常以礼自律。西晋时虽然出仕,却因不受重用而无所作为。东晋初期,深受晋元帝器重,不仅官至高位,而且言计多从,故其为东晋礼乐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藉田礼、郊祀礼、宗庙制度、祭祀用乐、丧葬礼等。贺循尤精于丧葬礼,著有《丧服谱》、《丧服要记》、《葬仪》等著作多种,对丧葬的整个程序作了详细的记录。虽然贺循这些著作皆亡佚,但《通典》、《礼记正义》、《太平御览》、《玉海》等典籍收录颇多,这些片断成为后世研究晋代丧葬文化的重要资料。
  (2)贺 礼学 梁代贺 乃贺循玄孙,其自幼习礼学,为一代礼学大师,入室弟子较多,皇侃便是其中佼佼者。梁武帝制礼,贺掌管宾礼,朝廷议礼遇惑,多向其咨询。其所著《礼记新义疏》是南朝时期重要的《礼记》注疏著作。《礼记新义疏》,以郑注为宗,为广纳众说,锐意出新,对许多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此书虽早佚,但《礼记正义》、《经典释文》引录不少,其许多见解广为后世学者所采纳,如宋代卫 《礼记集说》、元代陈《礼记集说》,以及清代朱彬《礼记训纂》、孙希旦《礼记集解》等皆对其观点引用较多。
  (3)贺琛礼学 贺 之侄贺琛亦是一代礼学大师。贺琛受命编撰《新谥法》。在此之前,《谥法》颇多,如《逸周书·谥法解》,刘熙载《谥法》,沈约《谥例》等。贺琛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之上,重新编撰《新谥法》。其书之“新”在于依据对象将全书分为君谥、臣谥、妇人谥三卷,并且各卷之内又分为美谥、平谥、恶谥三类。这是谥法史上第一次将谥字分类的开创性工作。不仅如此,在沈约《谥例》的基础之上,贺琛又增加妇人谥二百三十八条,使得全书条目总计达一千余条。正因如此,《新谥法》形成之后,便成为官方加谥法典,直至宋代,方为官方新定《谥法》所取代。
  总而言之,会稽山阴贺氏是六朝时期典型的学术世家,不仅保持着良好的悠久的家学传统,而且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为礼学和礼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深厚的家学传统和鲜明的家风特征,以及长盛不衰的发展历程,使得会稽贺氏成为六朝时期极具影响和魅力的世家之一。

绍兴文理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2823次访问,全刊已有7248609次访问